主题词:江苏机械 升级

江苏机械:工业转型升级 开创新局势

2010-11-05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江苏是民族机械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机械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江苏是民族机械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机械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江苏机械工业经济总量已连续23年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连续25年位居全省工业各行业之首;实现利税和实现利润自2005年起跃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实现利润约占我国机械工业的18%,占全省工业的三分之一。江苏机械工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机械工业生产研发基地之一和江苏最大的支柱产业。

 
  加快转型升级的江苏机械工业
 
  近年来,我省机械工业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转型升级,全行业始终保持了高位快速稳步发展的势头。2009年,全省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29万亿元,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24万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228.5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461.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6%、18.04%、27.83%和28.61%,经济总量和效益继续稳居全国同行业和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省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73万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6万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294.7亿元,其中实现利润893.9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532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8%、33.58%、61.94%、73.35%和27.75%。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江苏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快速崛起,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太阳能电池产量约占全国的65%,占全球的25%;风电整机制造规模居我国首位。我省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联动发展,已实现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设计制造和关键配套装备产业化。同时,我省已培育了10多个年产销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和28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徐州工程机械、无锡新能源装备、丹阳汽车零部件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行业组织结构加速向集团化、专业化发展,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大企业集团和小巨人企业。近10年来,我省机械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好戏连台,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生产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专。2009年我省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有95个,其中,江苏悦达集团、徐工集团突破500亿元,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苏州创元集团等重点企业均超过100亿元,另有25个企业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
 
  产品结构调高调新,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的优势行业和优势产品。目前全行业近3000种主要产品中,产品水平达到或接近当代国际水平的占2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8%。近两年来,我省机械行业开发了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国内外同行业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徐工集团开发的全地面大吨位汽车起重机、无锡透平叶片公司开发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大叶片、南京汽轮电机集团开发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设备等一批新产品,均属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2009年我省机械工业出口交货值3764.91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二,涌现了10多个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的出口大户。我省船舶、集装箱、汽车零部件出口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18.6%,41.9%和15.7%。诸多跨国公司在我省机械行业中都有合资或独资企业,特别是苏锡常宁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江苏机械工业引进外资的密集区。同时,我省徐工集团、金城集团等一批大企业也主动走出去投资发展,加快了产品和技术向海外的输出。
 
  行业科技进步显著加快,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行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加快建设了一批高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研发机构,建立了1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及18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相继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领域科技进步硕果累累,2009年我省机械行业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9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9项,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71项、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7项。行业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6.84%,组织实施了数控机床、高技术船舶、风电装备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促进了高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近10年来,我省机械行业大力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CAD普及率在全省骨干企业已达100%,CIMS和ERP在重点骨干企业基本推行,全面打造了一批数字化企业。徐工集团和苏州金龙客车公司已相继成立了我国首个工程机械物联网应用研发中心和车联网技术应用开发中心,为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树立了新标杆。

  大行业管理服务积极开拓创新
 
  近年来,江苏省机械工业联合会作为全省机械工业大行业的综合性管理服务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各项行业工作,努力做好为政府、为行业(企业)的双向服务,切实履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授权委托的工作职能,着力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宣贯了国家和我省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组织专家力量深入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调研论证,对接服务,同时开展了行业发展战略等重大软课题研究,并先后召开了部分行业规划工作座谈会,举办了一系列行业发展高峰论坛,认真组织编制了阶段性的行业发展规划,积极参与了省政府出台的相关产业规划制定工作。
 
  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行业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组织举办了每年一次的全省机械工业科技质量工作暨全省机械工程学术交流大会,积极开展了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评选表彰工作,组织推进了我省数控机床工具产业、节能环保内燃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工作,积极筹建了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和江苏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会同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了《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专利新产品认定办法》。
 
  三是加强“两化”融合和企业管理升级,加快以信息化引领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组织召开了全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推进大会,同时组建了江苏省装备制造业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专家委员会,建立健全了行业信息化工作体系,推进了信息化示范和试点企业建设,大力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此外,我会积极组织实施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部署的企业管理提档升级“1250”工程,先后对200多家单位进行了现场指导和咨询诊断,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管理进步。
 
  四是加强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引导产业集群科学发展。研究制定了我省机械工业产业集群的评价办法和工作计划,先后组织专家对昆山市航空航天产业、宝应县输变电装备产业、大丰市热处理产业等一批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进行评估论证。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成功申报了徐州市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常州市孟河镇为“中国汽摩配名镇”。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组织编制了我省机械工业2009-2020年人才高峰发展规划,组织召开了全省机械工业人才和人力资源工作会议,成功举办了江苏省机械汽车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归口组织实施了江苏省机械汽车“六大人才高峰”六批共140个项目的资助工作,培养高层次人才近千人,组织实施了江苏省现代制造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联合举办了50多个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人员累计达到11400多人,成功组织召开了全省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积极实施了全省机械行业高级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与省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全省数控技能大赛,组织评选推荐表彰了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和全省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促进了行业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六是建立健全行业信息统计网络,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双向信息服务。组织召开了全省机械工业统计信息工作会议和统计工作培训交流活动,建立了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及省统计局的统计信息工作交流协作制度,加强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经济运行态势的分析监测工作,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报送行业重要信息。
 
  七是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组织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江苏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先后成功地举办了每年一届的华东地区暨江苏农机汽车产品展示订货会,会同中国机床总公司联合举办了每两年一届的中国(扬州)国际机床展,会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举办了中国江苏国际汽车节,会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无锡市政府联合举办了八届中国(无锡)国际机械展览会,组团参加了全国机床展、中国模具展、多国仪器仪表展览会等全国性大型展会,进一步提高了江苏机械工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八是加强了行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成功组织承办了2010海峡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合作及交流大会及中韩机械工业经贸合作洽谈会;组织了江苏省机械汽车行业代表团分别赴云南省、安徽省、东北三省等地区进行对口考察交流合作;与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等多个发达国家行业组织代表团开展了交流合作活动。
 
  振兴装备制造业,任重道远,形势喜人。站在“十二五”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开拓创新的江苏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将更加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引领行业科学发展,促进江苏机械工业早日实现振兴的宏伟目标。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