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汽车

我国汽车行业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2009-07-11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随着美国通用汽车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全球汽车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昔日的汽车巨头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而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可能更为关心是否到了走出去“抄底”的最佳时机?针对这一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很多业内人士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随着美国通用汽车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全球汽车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昔日的汽车巨头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而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可能更为关心是否到了走出去“抄底”的最佳时机?针对这一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很多业内人士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程晓东表示,虽然世界汽车业处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但中国汽车企业想借此有一个新崛起,还不具备真正的实力,无论资金、技术都有很大的差距。

  尽管中国汽车还难与外资品牌抗衡,但随着《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汽车产业还是迎来了新的希望。规划出台仅几个月的时间,国产汽车的销售量就有了明显的提高,自主品牌发展、新能源汽车开发都有了新的变化。

  “抄底”时机尚未成熟

  通用宣布破产保护,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企业破产案,使得通用美国10多家工厂将在2010年前关闭,2.1万名工人将因此失业,相当于员工总数的34%。此外,通用还将在2010年剥离庞蒂亚克、土星、悍马和萨博等品牌,并削减2600家经销商,这一措施也将导致10万多人失业。

  上海通用发表声明称,目前上海通用汽车经营的品牌和正在开发的产品项目不受影响,发展规划和投资项目保持不变。但有消息称,通用全球销量将从2008年的900万辆锐减至600万辆左右。一旦海外需求下降,上海通用生产的零部件仍将面临减产,导致零部件成本上升甚至整车价格上涨。

  那么通用破产保护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中国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程晓东认为,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不仅对美国,而且对全球汽车业的影响都比较大。目前通用只是申请破产保护,还没有到申请破产结算的时候,目的也是为了“华丽转身”和瘦身成功。其破产保护对中国通用来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从技术和产能方面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和消费信心会有长远的影响。

  中信证券首席汽车分析师李春波认为,金融危机以来所有的企业都受影响。通用没有破产时业界都在讲通用会破产,原因是长期竞争力的缺失,比如产品开发不够吸引消费者。这点从结构上就可以看出来,美国生产的汽车马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不适应潮流,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第二是其成本高于竞争对手,导致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尽管各个国家和企业的背景都不太一样,通用如此之大的一个企业申请破产保护,不应简单归因于金融危机或资金链断裂。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实公开表示,通用破产保护的主因是百年历史包袱及产品定位不佳。

  基于这样的原因,通用汽车破产保护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呢?程晓东认为,在市场定位和长远规划方面借鉴意义比较大。目前中国一些汽车企业的长远规划做得不是很好,因为他们不像外国企业处在一种完全竞争的环境下,他们会受到很多政策干扰或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短期行为或长期规划,因此企业需要对现有市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虽然目前中国汽车业增长速度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快,但总的来说,多年积累下来的汽车工业的底子仍比较薄,产业政策也需要很长时间摸索,短期内快速崛起不是很现实。

  程晓东表示,中国汽车企业经过近几年的积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已经拥有了大量资金,很多企业也想走出去“抄底”。尽管政府在倾向上比较支持,但还是希望企业不要头脑“过热”,错看形势。虽然一些汽车企业资金充裕,但最后还是需要政府来审批,审批的意义就是把持方向,企业摸着石头过河肯定要付出很多代价。

  李春波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和美国完全处在不同的阶段,美国是发达市场,立足于平稳期,主要以本土企业为主。中国汽车企业要想有所发展,首先要在产品开发上吸引消费者,其次是控制好成本。但现在中国车企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说由于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较大,一度出现了为销量而忽视成本的问题。

  “中国的汽车企业从不会做车到会做车,再从会做车到把车做好,经历了两个过程的发展。目前中国企业在汽车技术和产业核心层面上还处在追赶过程中。虽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60年了,真正的乘用车行业也只有十几年,即使从桑塔纳国产化算起,也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尽管之前有汽车,但并不会做现代轿车,后来通过桑塔纳国产化才引进了发达国家和全球市场的生产方式。”李春波说。

  因此通用真正损失的市场份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而其所留出来的市场份额主要是被跨国公司所填补,中国汽车企业真正做全球化运营的比例还比较低,真正要达到跨国公司的管理水平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中国车企需做强后再做大

  除了产品定位等原因外,通用的破产保护也给中国汽车产业敲响了另一个警钟:汽车企业不能只顾做大市场,而忽略了自身的实力。做大的前提是要把企业做强,避免步通用的后尘。

  根据汽车产业规划目标,汽车产销实现稳定增长,2009年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

  汽车分析师钟师指出,从汽车工业规划来看,国家是希望几个国有汽车企业要做大做强,目前他们都拼命做产能,以后必然要付出代价。通用汽车虽然做的比较大,但问题一大堆,中国汽车企业不能步其后尘。

  他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企业都想拼命做大,而他们忽略了做大的同时,关键还是要有效益。产品要符合市场,不能只为了做大产量而推出一些新产品,每个产品都卖的不好,最后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总体效益也难以提高。现在国家在政策方面应该考核企业的指标是做强,而不是做大,做强就是要考虑到利润率、营利能力等方面。

  通用的破产保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除了劳资问题之外,他们产品开发战略没有更长远的考虑,只顾眼前的赢利目标,追求短期利益。虽然做的很大,但是并不强,当市场发生变化时,无法跟上时代潮流,慢慢就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从美国本土来看,三大汽车的市场份额这几年已经降到一半以下,足以说明美国的消费者并不喜欢他们产品,原因就是质量不如日本车,尤其在省油、服务等方面。因此得出一个结论,美国人宁可买欧洲的合资车,不买美国的本土车。这就是通用单纯追求做大而忽略做强的沉重教训。

  “因此中国汽车业未来发展,不能只从产能方面给企业压指标,也不能单纯从量上进行考核。而是综合考核企业的赢利指标,如果将来没有一个良好的财务体系来考核,做大以后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质量下降。如果只是为了把产量做大之后享受大企业的优惠政策,那么对于整个产业发展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也非常危险,一旦出问题就会很麻烦。”钟师说。

  奇瑞汽车北京中瑞辰店市场部总监卢伟告诉《国企》记者,通用汽车所走的路跟中国汽车所走的路不一样。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做大以后,真正有回报的车型比较少。先做大与真正做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中国现在所走的路,应先考虑强大,然后再考虑做得更完美,强和大两者兼顾,不能偏向。在金融危机下,中国自主企业应吸取通用失败的教训,同时在市场上制定比较切合实际的战略。

  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制订比较细,原因就是怕企业走弯路,条条框框多比较严格。中国企业借汽车产业规划开始向政府鼓励引导的方向发展。因此从前五个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市场大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小型车呈70%~100%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大

  根据《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标,电动汽车产销要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正是由于这一政策,企业对于新能源车的研发相当重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某些技术上已经超过国外,如比亚迪的电池技术达到全球一流水平。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新能源汽车政府也很矛盾。政府虽然在政策方面大力支持,但在当前中国大的环境下推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消费者都在持观望态度,三到五年在市场上的销量都不会很大。

  尽管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在推广上都很难,但是他们对新能源汽车还是比较重视。法国在新能源汽车上走的比较靠前,技术全球最为先进,即使销售不好,这些大的企业还是把大部分资金放在新能源上。中国目前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并不落后,要稳固前进,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程晓东认为,虽然电动车普及比较难,但还是要坚持做下去。如果纯用汽油汽车,中国与世界的差距难以缩小,只有新能源方面是和世界比较接近的,未来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方向就是让外国人买中国电动汽车。

  据了解,目前比亚迪、奇瑞、吉利等品牌,正在或者已经启动新能源汽车计划。有的已经上市,只是还没有形成量产。国家在给予相应政策之后,应该说新能源车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卢伟告诉记者,奇瑞现在有一款叫做M1的纯电动车,已经做完路试。在上海车展上推出来,一些政府部门正在试用,估计不久就会形成量产。目前这款车的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续航能力180公里,充电一次能跑180公里到200公里。下一步是国家配套设施的跟进,比如说解决好充电网络问题,就会有很大的市场。

  “新能源车市场现在还稍早了点,有的人还说是‘伪科学’等等。但是,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关键是维护成本和服务网络能到位,这个产品上市之后会有很大的冲击力。主要就是用车成本高不高,维修起来方便不方便。维修和充电如果很方便的话,潜力还是巨大的。”卢伟说。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问题。目前维修配套设施需要跟上,充电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充电的距离首先是要短,其次网络要配备到位。大的商场、客流量比较大的地区,比如说公交车站等地方都会加上充电桩,但是投入的成本比较大。没有政策支持的话,如果光靠厂商去把网络建起来,相对来说投入巨大,最好可以公用,现在正在测算一个标准。目前,南方有些地区已经在做尝试。

  目前国家正在建立标准的阶段,新电动汽车标准近期有望出台。据参与标准拟定的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学会电动车分会主任陈全世介绍,首个《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已经拟定完毕,上报国家标准委审批。

  与之前的电动汽车标准相比,即将颁布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对电动车的诸多性能设定了严格的技术指标,如最高时速不低于75公里,续驶里程大于160公里等。今后政府补贴参与新能源示范的纯电动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车型推荐目录》都将参照这一技术标准。

  记者获悉,作为国内首款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轿车日前正式上市。长安杰勋此次面对个人用户销售,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将逐步驶入中国普通家庭。未来3年内,长安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预计投资10亿元,覆盖商用车、A级、B级、C级产品,2014年长安汽车将实现产销新能源汽车15万辆,2020年达到新能源汽车产销50万辆以上。

  很多业内人士预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但卢伟认为,如果国家标准尽快出台,再加上一些财力和政策的支持,这个时间完全有可能提前。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自主品牌

  从1月份产业政策出台到现在,自主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增长最快,尤其是4、5月份,奇瑞、吉利、比亚迪的销售额达到40%左右,销量明显上升,奇瑞几乎达到70%~100%的增长。而日系、韩系、美系,包括德系等车型都在下降,金融危机是自主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记者调查了解,除奇瑞、吉利和比亚迪等在自主品牌方面发展比较快的企业外,国内一些大企业也开始加快了自主品牌建设的步伐。以东风汽车为例,早在2007年就全资组建了以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东风风神品牌乘用车为主的新兴事业板块。风神S30作为东风汽车首款自主品牌轿车,将于近期上市。而武汉市汽车产业振兴计划也提出,将支持东风乘用车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一期建设形成年产12万辆生产能力。

  据东风内部人士透露,东风乘用车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准备用20年时间,实施“5510工程”。第一个5年为“聚能形核”阶段,力争将品牌和收益做到国内自主品牌领先,规模突破30万辆;第二个5年为“聚变生长”阶段,品牌和收益要实现在中国市场领先,规模突破100万辆;第三步用10年时间实现“裂变发展”,品牌和收益做到国际市场领先,规模突破200万辆。

  除此之外,一汽旗下的自主品牌奔腾在中高级车市场上也站稳了脚跟。目前奔腾B70月销量稳定在4000~5000台,刚上市的B50也处于供不应求的旺销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采购名单开始向自主品牌倾斜,从中央国家机关“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公布的名单不难看出,众多自主品牌包括上汽的荣威、名爵,一汽的奔腾,奇瑞的A5、A3、旗云、东方之子、瑞虎、威麟、开瑞,比亚迪的F3、F3DM,吉利的金刚、远景等都列入其中。相比2007~2008年度的采购名单,此次自主品牌占据了主要份额。在“采购通知”中也明确提出,自主品牌汽车比例应达到50%。

  尽管如些,程晓东认为,自主品牌与合资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主要抗衡还是国内市场。现在国内乘用车自主品牌加起来还不到30%,原来一直是25%~28%。由于今年有一个鼓励政策,对低端汽车拉动效果比较明显,有一个临时性的效应,但总体来说没有超过30%,约占市场70%的还是合资企业。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