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汽车

未来三年中国汽车需求将继续增长

2009-03-11 中投机械网
 

  最近有个好消息,2009年1月份中国汽车月度销量首度超过美国。未来数月,如果这一迹象能够持续的话,2015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国的预测将提前6年达到。

  此次金融危机,汽车业成为重创行业,尤其是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举步维艰。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很可能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因为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有可能在这次危机中,顺势向外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需要诸多条件。历史上数次产业转移,初始起因通常是成本,而最终实现大规模转移,则是因为研发、生产、销售、消费等诸多环节条件已全面具备比较优势。

  上世纪80年代,汽车巨头们开始在中国设厂,“贴近市场”是其重要的战略考量。他们在中国的生产厂,是他们的“市场前沿战略基地”。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为了贴近消费需求,包括福特、通用在内的汽车巨头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而中国低薪资、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在保证开发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了开发成本,最初以“为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和海外整车引进与本地发行提供技术支持”为主的研发中心,慢慢向“以中国为基地,进行全球化研发”的方向发展。经历20多年的产业发展,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熟练的生产工人和经验丰富的生产管理人员、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通观“金砖四国”,除了巴西外,印度和俄罗斯都不具备中国这样的汽车制造的基础,而巴西的本土消费能力和市场辐射能力无法与中国相比,因此,中国最有条件接受全球最大的一次产业转移——汽车制造业的转移。通用汽车已经宣布:2010年前在中国主要工厂的产能将增加一倍;大众汽车表示,未来三年在华追加投资24亿欧元,其中60%以上的投资将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工作;福特汽车决定,将亚太区及非洲区总部由曼谷迁至中国;PSA将其中国事务部从巴黎搬到了北京。诸多迹象表明,汽车产业的转移可能已经开始,金融危机无疑会起到加速催化转移趋势的作用。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汽车需求萎缩,被称为最能盈利的日本丰田,也遭遇了其71年历史上第一次亏损,但各大汽车巨头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却基本不受影响,通用、福特等还有增长。据专家估计,受拉动内需、汽车下乡等政策支持,2009-2010年中国内地的汽车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一片哀鸿中难得的亮点。因此,汽车工业向中国的加速转移,可得到本土市场需求的有力承接。

  鉴于中国低成本消费的特点,未来的汽车制造也会呈现低成本特点。因此,本轮的产业转移,可能会带动本土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由于各大汽车企业都纷纷采用贴近市场的研发战略,其研发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其战略目标可能由“为中国造车”到“造中国车”,直到“在中国研发新车型,并在中国进行市场检验,最终推向全球”,这就为本土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了联合开发、定向采购的历史机遇。

  现在,汽车电子部件在整车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平均接近20%,BMW最新车型的电子装备已达60%,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而中国本土的汽车电子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正向开发经验,有的甚至已经具有和世界顶级汽车电子企业联合开发的经验,未来将从汽车产业的全球转移中受益匪浅。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