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船舶配套业

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抢占先机

2008-07-30 中投机械网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在青岛开发区的签约,对青岛开发区乃至全市的船舶产业来说,无疑是一重大的“利好”信息。

 

  据悉,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投资兴办、总投资25亿元的该项目,主要研发和生产船舶、水电、风电、冶金、矿山等行业用电动机、发电机,以及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试验设施等配套设施,项目将填补我国在5MW以上船用发电机、电动机、控制系统等领域生产、试验的空白。青岛市因之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研发及总承包基地。在世界航运市场对电力推进船舶需求以每年递增30%的增长速度的今天,此项目无疑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已经跃入世界第一阵营,形成“韩日中欧”格局。尽管如此,船舶配套产业依然是制约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专家指出,目前,我国船舶配套本土化率平均只有40%左右,LPG船、化学品船、大型集装箱船等平均不足20%,国内船舶主机缺口达50%-70%,大缸径中速柴油机基本依赖进口,关键配套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

 

  船舶工业是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了航天航空、自动化、卫星导航、通讯、微电子等诸多高新技术门类,涉及水声、光学、电子、激光、自动化、信息化、新能源、新材料等300多个专业学科。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序列中,船舶产业链涉及97个行业。船舶配套产业范围非常宽泛,大功率船用柴油机、曲轴、港口及船用机械、船用锅炉、锚链、船用钢板、涂料、玻璃纤维等都是船舶产业的主要内容。一个大型造船企业,需要几百家甚至上千家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在船舶的成本构成中,配套产品的比重达到40%以上。如果一艘30万吨油轮能创汇7000万美元,那么,其产值大约60%是由配套企业创造的。一个国家和地区船舶工业配套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整个产业水平的高低。

 

  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要增强船舶自主创新能力,就要大力提升船舶配套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生产企业,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要达到80%以上。新近公布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也提出,我省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加快发展重点配套领域。

 

  据市有关部门的跟踪分析,船舶工业已成为青岛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青岛已从仅能修理10万吨级以下、建造1万吨级以下船舶的低端水平,迅速提升到可修理30万吨以下各类船舶,建造10万吨级以下散货船、油船、多用途集装箱船、各类舰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全新水平。在船舶产业领域,我市已呈现出青岛开发区、即墨、胶南三地鼎立,既相辅相成,又差别化竞合的态势。尤其是青岛开发区,已经拥有船用曲轴、船用柴油机、造修船、港口及船用机械、船用锅炉、海洋工程等船舶产业链核心项目,电力推进系统研发与生产项目的进驻,将进一步拉长和壮大青岛开发区造修船及海洋工程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提高船舶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青岛市船舶产业技术水平。在大连、扬州、舟山等地竞相设立“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分食船舶及其配套产业“奶酪”的“竞赛”中,无疑,我们已经快步出发,正在抢得先机。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