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外资 中国 新能源 市场

【金融时报】外资看好中国新能源市场

2010-06-01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得以高速发展,但企业的思维还停留在规模制胜的原始模式上,而改变这一现状的捷径之一,就是外资。

  “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惊人,尤其是中小型私有企业提升空间巨大,在能源使用方面,我们相信还会和中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DEG)董事会主席文若楠在与山东乐港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沼气发电项目技术援助与成本赞助计划”项目时作出上述表示。

  据了解,在该项目中,DEG将通过技术援助、设施协助和长期资金支持为乐港食品有限公司在改善其对周边环境污染状况的同时,还将进一步促进生物发电厂和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CDM)的发展。文若楠透露说,今年以来,他已经代表DEG与中国企业签署了两项新能源产业相关协议,其中还包括一个1800万欧元的节能项目。

  在谈及该项投资的意义时,项目投资顾问、北京弘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霞称,这是一次“全球低碳经济理念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合作共赢的典范”。高霞进一步表示,“共赢”的对象有三类,首先是政府在鼓励外资进入节能环保这一领域,以资金带技术和管理,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其次是DEG,通过环保项目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并提升DEG作为具备社会责任的环保金融机构的自身形象;第三是企业,DEG提供的技术援助是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运营经验,将为企业进入可持续性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为同地区同类别的企业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事实上,DEG与乐港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的沼气发电项目只是外资与我国新能源产业对接的一个代表性缩影。资料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就开始采取激励政策,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截至2010年3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规模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而即便是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2009年,我国吸引外资仍保持在900亿美元的高位,居全球第二位。可以说,大规模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验。

  但是,在提升中国企业业绩和竞争力的同时,外资也带来了经济增长过快的“后遗症”———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恶化。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9年,中国的GDP大约是4.7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比例为8%左右,但是中国却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53%,如此规模庞大的资源消耗及其相关环境的影响将难以支持中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一位业内人士也指出:“外商投资往往伴随着大规模产业转移,而这种转移的实质也是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国际转移。”他表示,长期以来,外商资本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出口消费品加工贸易产能的持续扩张方面。据了解,加工贸易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只能提供有限利润,而且技术溢出效应低下,不仅不能带动我国大规模产业资本累积和产业升级,反而会加剧我国资源能源紧张的局面。

  面对外商投资质量的日益低下,我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所谓“技术”的做法得不偿失,于是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指出,鼓励外资投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此,高霞表示,在发达国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在各国政府重点补贴和扶持下已经具备技术和管理优势。而当前环保政策面的支持,使得我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会随之渗透至相关企业的各个层面,促使企业和环境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中投顾问公司的一位能源行业研究人员也告诉记者,过去几年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得以高速发展,但企业的思维还停留在规模制胜的原始模式上,而改变这一现状的捷径之一,就是外资。他还预计,外商投资将在未来对中国产业的整体升级和市场竞争力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高霞也谈到,对于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而言,环保节能的真正意义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导致二次浪费,而应当把精力集中在技术与管理方案的优化方面,以实现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原文发布地址:http://stock.jrj.com.cn/invest/2010/06/0106017557156.shtml (金融时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