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徐工

徐工向全球前三强发起冲击

2014-07-21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徐工集团将始终坚定不移地围绕“三个更加注重”经营指导思想和“千亿元、世界级、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充分借力信息化平台,向全球行业前三强的目标全力发起冲击。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现场会上,徐工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锁云指出,未来,徐工集团将始终坚定不移地围绕“三个更加注重”经营指导思想和“千亿元、世界级、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充分借力信息化平台,向全球行业前三强的目标全力发起冲击。

  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据介绍,徐工集团两化融合工作在行业内起步最早,是两化融合实践的开拓者。纵观该集团两化融合工作发展历程,归纳起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行业破冰。在“九五”、“十五”期间,受当时信息化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一片空白,徐工已经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破冰前行。1996年其开始推行FourthShift、ORACLE等MRP、 MR鄄PII系统的实施;1999年成为国家863计划CIMS重点推广应用企业和国家863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2001年开始实施国家“十五”、 863一期重点项目“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机群智能化路面施工机械”等,开始使用有线/无线数据自动交换技术、工作状态监控技术、在线检测、车辆负荷传感自动变速等先进技术在大吨位汽车起重机、摊铺机、搅拌站等主机上的应用,开发出了大型施工设备的智能化机群。

  第二阶段,整体提升。“十一五”期间,徐工信息化建设驶入发展快车道,并在各领域显效发力。2008年成立集团信息化管理部,2009年全面启动徐工集团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整理物料、BOM、工艺路线数据共计220万条,提炼管理DNA339个,开发程序1086项,覆盖17家单位。实施项目整体推进信息技术与管理方式、制造技术、研发模式的结合,建成一流的精益管理平台,实现研发数字化、制造生产柔性化、管理流程可视化、管理方式网络化、运营管理精益化,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支持了徐工机械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企业综合应用集成。

  第三阶段,深度融合。自实施“十二五”战略规划以来,徐工集团开始两化深度融合实践。该公司更加重视信息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倍增效应和拉动作用,突出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理念在企业的推广和普及,不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在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为抓手,实现在研发平台、制造平台、采购平台、市场平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突破了一批占据行业制高点的高端产品和核心专有技术,打造出现代化、智能化制造体系,系统性推进信息化管理:“160吨至1200吨大型全地面起重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国家工信部2011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名单,“千吨级超大履带起重机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2012年,其最新研发的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12吨装载机、第四代全智能筑路机械等“三高一大”产品,形成了批量制造和批量销售,以高端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全球垄断,形成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具代表性的新技术制高点。

  不断创新营销模式

  近年来,徐工集团通过实施两化融合,不断探索创新营销模式,已初见成效。

  一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2012年通过呼叫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促成销售额20亿元,用信息化手段试水“鼠标+工程机械”创新营销新蓝海,在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率先创造新的市场增长点。

  二是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010年徐工集团设立了国内首家工程机械物联网应用研发中心,开展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在车辆位置监控、车辆工作性能检测、健康状态评估、故障诊断与预警、远程维护、主动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年推出新一代物联网智能信息服务平台,突出精细化作业、智能运营、自助平台、可视化管理和零距离服务,重点发展高度传感器、故障模型、专家系统和多技术融合等新技术。徐工集团积极发展和壮大江苏的物联网产业,形成了行业的示范应用,对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移动应用平台。营销服务方面,上线移动CRM系统,构筑手机移动平台,从受理、派工、响应、到位、发件、完工直到回访的整个服务过程,都通过手机移动平台来完成,实现了“10分钟响应、2小时到位、24小时完工、48小时回访”,有效改善了客户售前、售中、售后的过程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主动、及时、有效的服务。

  信息化水平行业领先

  目前,徐工集团处于两化深度融合阶段,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应用和模式创新等水平和能力一直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企业90%的产品在研发设计方面实现了 CAD二维设计向CAD三维设计的转变,建设全球产品协同研发信息化平台。目前,徐工和宝钢、上柴等500家主要协作厂商建立了协作信息化平台,核心供应商企业直接根据徐工采购计划形成自己的生产计划,实现了徐工生产计划与供应商供应计划的衔接,形成优势互补的供应关系,降低了采购费用,实现了按生产节拍供货和零库存管理。

  此外,徐工集团还依托于SAP平台,构建了包含产品研发与工艺(PDM)、生产计划与控制、采购与物流等六大业务领域一体化运作平台,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工作流的四流合一,并以此为核心枢纽,根据各业务领域的需要,向外深化延展至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球协同办公平台等,打破了信息壁垒,在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之间高效集成,为支撑集团从“战略控股型”向“战略经营型”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建立了由徐州网络、国内网络、海外网络组成的徐工全球网络作为两化融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徐工集团信息化管理部部长张启亮在《融合·智造·创新》专题报告中指出,智能制造是徐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管理信息化与设备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利用各种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构建设计制造一体化、管理智能化、数据信息化、控制自动化的智能制造体系。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