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汽车零部件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待产业升级

2009-09-02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从此次反倾销案本质看,欧洲车轮制造商协会提起的反倾销申请,部分经营不善的铝合金轮毂制造商想把自身经营管理问题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向中国企业转嫁的行为。

  面对贸易保护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身的种种弊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熊传林指出,当中国汽车业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仅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原材料已经无法取得持续胜利。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零部件产业,要想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8 月 14 日,欧盟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 产品 铝合金轮毂的反倾销,已正式在欧盟 贸易 委员会立案 调查 如果调查后裁决反倾销 成立 欧盟将连续 5 年对我国出口到欧盟的铝轮毂加征最高 33% 关税。

  中国汽车 工业 协会车轮委员会发布的资料显示,国内从事铝合金汽车轮毂生产的企业有 102 家,此次涉案的有 46 家。如果最终加征关税,这些企业不得不全部退出欧洲市场。欧盟的做法很可能会引起美国、日本等市场的连锁反应,对上游的电解铝、油漆、机床、包装、运输等关联企业也会有巨大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轮委员会秘书长李晓擎表示。

  没有原告的诉讼案

  6 月 29 日,欧洲车轮制造商协会( EUWA 代表欧盟 6 家铝轮毂生产企业向欧盟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调查我国出口铝轮毂企业的倾销行为。 8 月 14 日,欧盟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铝合金轮毂的反倾销正式在欧盟贸易委员会立案调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随即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欧洲车轮制造商协会 ( EUWA 申请 对中国出口欧盟的汽车铝合金轮毂进行反倾销调查毫无 理由

  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业,相继针对中国展开反倾销诉讼。这些诉讼的指控无非是中国出口零部件产品对当地 相关 产业造成损害,从而威胁当地的就业。

  然而,中国企业向欧盟出口铝车轮,本质上并没有构成倾销,欧洲车轮制造商协会完全是混淆视听。 2008 年,中国共生产铝合金轮毂 7000 多万件,其中,有一半份额销往国际市场。出口方面,欧洲占总出口的 12 %左右,美国占 70 %至 80 %,第三大出口市场是日本。 2008 年 7 月到 2009 年 6 月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铝轮毂产品总计约 3.9 亿美元,产品所占份额在整个欧盟市场约为 8% 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比重,也不会对欧洲相关产业造成损害。

  欧洲车轮毂企业的产品主要用于主机厂的配套,而中国车轮毂产品主要面向售后维修市场。由于金融危机造成欧洲厂商订单减少,欧洲企业希望进入售后市场,因此对中国轮毂产品提出申诉。

  由于中国产铝轮毂并未对欧洲产业造成直接损害,所以递交申诉书的 6 家欧洲车轮制造企业,这次甚至特意隐去了自己的名字。

  反倾销的背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从此次反倾销案本质看,欧洲车轮制造商协会提起的反倾销申请,部分经营不善的铝合金轮毂制造商想把自身经营管理问题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向中国企业转嫁的行为。

  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全球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都造成严重打击,今年我国有一些汽车零部件出口回升较快。主要原因是一些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倒闭,即使是生存下来的企业也由于订单减少而成本上升,这就给中国企业留出了市场空间,也因此造成了贸易摩擦。

  目前欧美的轮毂企业与中国企业相比,已经没有优势。不得不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熊传林表示,跨国车企多采用零部件全球采购的政策,世界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了跟物美价廉的中国零部件抢夺市场,部分国外厂家不得不打着 “ 反倾销 ” 旗号进行 贸易保护主义 ” 以此获得生存空间。

  李晓擎同时指出,轮毂行业是一个高能耗、劳动密集、附加值较低的行业,劳动成本高的欧美发达国家很难生存,这一行业在这些地区不断萎缩、向新兴市场转移是一个必然趋势。轮胎等行业也是如此。

  自主研发之殇

  轮胎特保案、铝合金轮毂反倾销案件只是冰山一角 ” 最近,受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不断高涨。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摩擦不断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呈抬头趋势,而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呈现出国别多、金额大的特点。去年 10 月到今年 6 月,已经发生 77 起。

  即使国内汽车零部件出口不存在事实上的倾销 ” 按照零部件企业目前的出口战略,也难逃被制裁的命运 — 只要一些国家以反倾销为由,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提起诉讼。据了解,国内汽车零部件出口多是一些材料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车轮、刹车盘、挡风玻璃等,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低,而且缺乏核心技术,很容易引发贸易纠纷。

  因此,零部件企业亟待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能级,增加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二十六届文化讲坛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太低。过去 30 年,主要靠廉价成本、廉价资源支撑着资产的扩张。但是经过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我也看到这种模式不可能再一直下去了老这么继续的话,危机会更严重。那怎么办?就要提高创造附加值的能力,这依赖于技术进步,特别是研究与开发。但我也遗憾地看到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技术创新还很薄弱。如果我只是重复发达国家过去制造的东西,即使我成了世界第一,也不是最强大的

  张维迎的观点同样适用于汽车零部件产业。盖世汽车网近日对 183 家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调查显示, 89% 企业表示不搞自主开发,且近期内无自主开发的规划。中国汽车零部件重产量不重质量,重生产不重研发,一些企业的工厂规模很大,却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中心。

  这一现象值得深思,也应引起零部件企业的重视。目前国内的汽车零部件已经 “ 走向全球 ” 目前的产业结构下,所能生产的产品,固然具有较高的价格竞争力,但却并不具备技术竞争优势或不可替代优势,产品技术 升级 刻不容缓 ”

  零部件企业如何突围

  近期的事件折射出零部件企业的一些弊病,业内人士从 “ 市场、品牌、行业整合 ” 三个方面提出了对零部件企业的建议。

  首先,中国零部件应积极开拓市场营销网络。目前的出口结构相对单调,一旦出了问题,损失就很大。零部件企业应实现技术升级,努力开拓国内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的零部件比合资企业便宜一半,成本优势明显。如果技术再获得提高,就有了与合资品牌竞争的实力。其次,打造 “ 品牌 ” 势在必行,产品品牌含金量不高制约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零部件出口产品 80% 以上还停留在售后维修市场,只有少数进入全球配套市场。

  此外,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顿、整合也迫在眉睫。现在零部件企业小而杂,常常看到哪个市场好就一窝蜂地进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为抢占市场,经常以价格战展开恶性竞争,不断在国际上引起贸易纠纷。未来,国内零部件企业应整合,并具备集团化规模,获得与合资品牌抗衡的实力。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