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工程机械 农机

德国对我国工程机械农机产品的进出口概况

2009-08-26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德国从中国进口最多的农机是园林业机械,进口额 0.32 亿欧元,增长 58.3% 增速最快的作物收获机械,进口额 40.6 万欧元,增长 230%

   政府可扩大出口信用保险额度,支持企业出口。受金融危机和经济不振影响,全球贸易信用度下降,拖欠账款现象比较普遍,将影响我企业出口和出口收汇。应像德国政府一样提高政府出口信用保险额度,鼓励企业出口。

  中国已成为德国工程机械的重要出口 市场 之一,而我对德出口方兴未艾。海瑞克、利勃海尔、维特根、宝峨等知名德国制造商已在华设立生产企业。据德方统计, 2008 年,德国共向中国出口工程机械 4.38 亿欧元,增长 22.7% 其中,机械零部件出口最多,为 2.1 亿欧元,增长 22.8% 其次是建材机械,出口额为 1.57 亿欧元,增长 20.3% 建筑机械出口 0.11 亿欧元,但增幅最为可观,达 101.6% 同期,德国自中国进口 1.71 亿欧元,增长 13.7% 其中,机械零部件进口 0.81 亿欧元,增长 29.2% 建材机械 0.35 亿,增长 31.4%

  农机方面, 2008 年,德国向中国出口 0.28 亿欧元,从中国进口 0.79 亿欧元,增幅分别是 16.8% 和 18.8% 其中,德国出口额最大的作物收获机械( 0.11 亿欧元,增长 126% 而土壤耕整机械和种植施肥机械的出口额虽然相对较小,但增长速度都超过了 200% 德国从中国进口最多的农机是园林业机械,进口额 0.32 亿欧元,增长 58.3% 增速最快的作物收获机械,进口额 40.6 万欧元,增长 230%

  今年前 4 个月,从中国海关数据来看,对德工程和农业机械出口均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出口额大幅下滑。工程整机和零件对德出口分别下降了 47.6% 和 22.8% 农业机械出口也减少了 16.8% 进口方面,除工程机械整机进口相对稳定( -0.5% 外,工程机械零件和农业机械进口都明显减少,降幅分别为 34.8% 和 21.3%

  与德国向我出口的 产品 相比,对德输出的机械设备价格要低很多。德国工程机械主机的平均价格几乎是同类产品的 20 倍,而工程机械零件和农业机械的均价也是产品的 8-9 倍。这说明我国产品主要面向的低端消费市场,附加值较少。

  金融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当前的金融危机已使德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完全笼罩在危机的阴影下。世界经济的加速下滑和消费市场信心缺失给以出口为主要经济支撑的德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德国经济一路下滑,今年一季度 GDP 环比降幅达 3.8% 为历年之最。德国联邦银行最近预测今年德国经济将萎缩 6.2% 4 月份,德国出口同比下降 28.7% 进口下降 22.9% 经过连续数月下降, 4 月工业订单额已低于去年同期 58% 下行速度虽有减缓,但短期内难有起色。

  德国的机械制造业也未能在危机中幸免。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德机械制造业订单额急剧下降,销售商库存淤积,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出现了倒闭。第四季度订单额较 2007 年同期萎缩了 30% 以上,今年上半年 情况 仍未见好转。工程机械制造商受创严重,融资困难、客户推迟工程或取消订单等问题尤为突出。尽管如此,由于前些年获益的累积,绝大多数企业尚能维持经营。业界认为,德国并未丧失核心竞争力,一旦经济好转,很快就能恢复往日生机。同时,企业也对各国经济刺激措施预期产生的效果和政府增加的基础设施投入寄予厚望。

  农业机械制造业的情况也大不如年初。一项调查显示, 45% 德国农户对当前处境不满意,这意味着农户的设备投资将趋于谨慎,短期内对农机的需求必然下降。

  为应对危机、扶持实体经济,德政府先后出台了两套经济刺激方案,规模分别为 300 亿和 500 亿欧元,主要从加大基建投资、保障企业融资、增加可支配收入、扶持企业、促进就业等六大方面助推经济。第二套方案中,政府委托复兴银行成立了 1000 亿欧元的企业信贷担保基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支持企业出口,德政府加大了对出口企业的信用保险力度, 2009 年财政预算中的出口信用保险额度为 1170 亿欧元。

  尽管我国是德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国,但商品结构仍以纺织服装、电子、轻工等消费品以及工业初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工业投资品所占比重较低。因此,今年我出口一方面得益于德较为稳定的消费市场,有可能避免类似德国出口以投资品为主面临的大幅下滑;另一方面,由于我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环保建材等产品上竞争力较弱,从德加大基建投资中受益将是有限的

  促进我企业对德出口的建议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创新。企业应在充分利用成本优势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加强我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步向中高端市场发展。产品开发中更加注重产品细节,产品安全性和人性化方面加以完善,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

  与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树立品牌形象。企业发展应立足长远,通过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售后服务与用户间建立互信,树立品牌形象。通过与用户保持联系,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产品存在问题和改良的方向,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要。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