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国际化趋势分析
尽管三一和中联一直相互尊重,但媒体有时难免把它们称为“同城对手”。
同在一个行业,而且产品结构类似,特别是混凝土机械,在市场上的角逐、较劲肯定是有的。记者发现,只要上升到国内或者同城行业战略发展的层次,双方都会充满敬意地提到对方。
事实上,它们是一对“竞争伙伴”,尤其是在企业成长到日益需要国际化的当下。
危机下的“难兄难弟”
最新统计结果表明,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湖南的工程机械行业进出口下滑严重。
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是湖南排名前两位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但出口下降幅度逐步加大。今年1~4月,三一重工出口6295万美元,下降41.27%;中联重科出口3147万美元,下降62.08%。二者分别较上月出口减少14.95个百分点和11.67个百分点。
在产品输出环节成为“难兄难弟”,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眼下,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普遍较难挣到“美元”。对于三一和中联,人们更当看重的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它们为扩展品牌影响,反而向境外投放了“美元”或者“欧元”。
去年9月,中联收购意大利工程机械公司CIFA,一举成为世界最大混凝土工程机械制造供应商。继进入美国、印度创办生产基地之后,今年1月,三一在德国投资1亿欧元建立研发中心及机械制造基地,成为中国在欧盟投资的最大实业项目。
中联一意海外并购,三一专心国外建厂,它们的招数不一,但都开始以资本输出的方式刷新产品输出的“国际化”路子,正在趋近品牌输出。
细节迥异“针尖对麦芒”
三一与中联国际化的细节迥异,源自其“针尖对麦芒”式的理念或者想法,有时候看起来像是意气之争。
三一执行总裁向文波向政府建言把长沙建成中国乃至“世界工程机械之都”时,中联董事长詹纯新只说“把长沙建设成工程机械之都”。向文波说的是潜力和远景,詹纯新则侧重于现实,他不认同过早提出将长沙建设成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3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领军的行业实力,已经使湖南成为工程机械强省,但还不是像江苏和山东那样的大省。
在早些年行业景气的年份里,三一迅猛扩张,在国内建有上海、北京、沈阳、昆山、长沙等五大产业园,在全球建有12个海外子公司。
记者发现,詹纯新在2007年分析行业发展空间时“一贯警惕”地向媒体表示,“国内市场只有那么大,增长也是有限度的,心态浮躁、盲目扩张绝对不行”,有一些厂家产能扩张得更令人惊讶,全国设厂,从业人员也在快速膨胀,2万多人的工厂在工程机械行业至少有3家,“现在市场好,完全可以支撑这些,但将来呢”?
在最近回答媒体企业全球设点情况时,詹纯新表示:中联“全球设点很多,但是我认为全球设点不等于全球化,不等于你走出去”。
这个说法,似乎想回避或者是印证什么。
“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三一、中联的扩张方式其实都不错,其分野与它们诞生的背景关系甚大。如果有各种各样的揣测,也会是基于这个背景。
或许,中联因其多年国有的背景积淀了一份“文化优越感”,而三一起于“草根”,靠一己之力搏杀天下的雄心格外刚劲,两者血液里的基因原本就极不一样。
中联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素以并购著称,从购并英国保路捷(中国工程机械首次的海外收购),到兼并湖南机床厂、重组汽车起重机排头兵浦沅集团,到“子母”倒置收购中标实业,直到去年收购意大利工程机械公司CIFA的大手笔,上演了一连串热气腾腾的并购大戏。
并购,除开资金等等之外,首先需要的是母体企业文化的积累与自信。
虽然金融危机下一些海外上市公司的市值大量蒸发,但三一的向文波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非常小心谨慎”:“因为这场危机到底要持续多长时间,还有很严重的不确定性。”他说,现在很多企业海外抄底、收购、并购,这也是需要谨慎的事情。不是说买不起,这些企业现在都很便宜,最大的问题是供不起、养不起,如果盲目地并购可能会把中国企业拖垮,中国企业有可能走上一条不归路。
针对三一在德国投资1亿欧元建立研发中心及机械制造基地,向文波表示“这次三一走出去并不是采取并购,而是我们自身的建厂,投资的规模都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所以这个风险也不是太大”。
与国企的“传统文化”不同,三一的“新文化”决定了它扩张的每一个动作。
“国际化”中的“变”量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暴露得非常彻底。国际化不仅是长期战略,也是强势企业渡过难关、蓄势待发的一个切入口。
那么,怎样理解“国际化”?三一和中联的见解似乎仍不“合拍”。
中联一位高管描述其国际化发展战略时说,这个战略简单来说就是“裂变+聚变”的战略。它的核心内涵包括专业化和国际化。一是产业主体裂变,就是培育专业化经营的基础单元,形成多级、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二是国际化聚变,就是在自我增长的基础上,以兼并、收购、国际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聚变式发展。
詹纯新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提到,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危机中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谈到“国际化聚变”时他说,中联收购CIFA就很典型,CIFA的优势是品牌,还有很好的技术、很好的市场渠道、很好的管理,劣势是产能有限,一旦市场好的时候订货要订半年,错过了市场机会;中联有较强的生产能力,还有在国际上来看较低的成本,劣势是中联不是国际品牌,它的技术相对欧美国家同行的技术也要弱一些。而两个企业合在一起正好优势互补,变成了一个品牌好、技术好、市场渠道好、管理好、产能强、成本低的企业。
殊途同归的“国际化”
国际化的路径不同,但毕竟殊途同归。
记者今年5月23日在三一获得的“媒体采访资料”中,三一明确将自己的国际化之路表述为:“用国际化的资源提升国际化的三一。也就是说用三一的优势资源,比如品牌、廉价、精细的制造、研发等能力去整合异国他乡的资源为我所用,而不是把国际化停留在浅显的出口创汇的层面。”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三一投资德国与其愿景、中期目标、国际化战略密不可分。资料提到:“三一的愿景是‘品质改变世界’。极而言之,三一没有国际化,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较大的个体户。”
三一的逆势而为,与中联的逆势而为一样都是在“蓄势”。
事实上,三一与中联的成长、扩张,是肇始于上个世纪末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高速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两者近期展示的“国际化”动作,自然成了它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储备”。
今年5月21日在香港举行的中国湖南(香港)金融合作洽谈会,也传递了这样一个积极的信号: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两家湖南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分别与香港汇丰银行、香港永隆银行、招商银行签订总额达5.5亿美元的战略授信协议,囊括了现场签约的全部3个项目。
以不同的发展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三一与中联“针尖对麦芒”式扩张说明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的步伐在加快,连海啸一般的危机都不可能阻挡,就算出口在暂时性地下滑。
- ·2016-2020年中国环保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环保设备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环保设备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制药机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年中国盾构机市场调研报告
- ·2015年中国盾构机市场调研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制药机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工程机械市场低迷 叉车行业表现抢...
- ·我国五金冲压模具行业正在不断追...
- ·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收入30.7万...
- ·中船重工与陕西省签署项目合作协...
- ·山东省玉米机收基本结束机播小麦...
- ·外媒头条:中国承诺非洲基建投资...
- ·预计2020年3D测绘和3D建模市场规...
- ·“常林·谷丰”玉米收获机畅销乌...
- ·大连重工风电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
- ·宋德安:书写“德胜钢铁”神话
- ·大田集团王树生:做物流排头兵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余彭年: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
- ·马兴田和他的“百年康美”梦
- ·郑南雁和7天连锁酒店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王传福:比亚迪掌门人
- ·苗连生的新能源之路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