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电子元件

电子元件产业技术与规模还待提高

2008-07-15 中投机械网
 

  从产业规模上看,我国电子元件已在国内电子制造业中居第二位,超过通信制造业而仅次于计算机制造业。200814月,电子元件制造业收入增速为31.8%,超过行业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5762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收入2844.54亿元,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9.41%。 

 

  我国电子元件的产量已经占全世界的30%以上,成为元件制造大国。电阻器、电容器、微特电机、电声器件、石英晶体元器件和通信光电缆等门类的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微特电机、电声器件、石英晶体元器件产量分别占全球的60%、60%和50%。从产品结构看,片式元件已经成为主流。 

 

  成本上涨带来隐忧 

 

  2007年我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收入增长为8.6%,明显放缓,同比降低近20个百分点,出口创汇甚至出现5.6%的负增长。以上数据表明,2007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提高,对我国电子元件行业出口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 

 

  从盈利上看,虽然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整体实现利润总额95亿元,同比增长15.17%;利润总额占收入的比率由2006年的7.62%上升到8.08%,但从结构看,利润总额增长30%以上的企业是34家,比2006年少10家;超过100%的有10家,比2006年少1家;有27家企业利润总额负增长,比2006年多7家。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电子元件行业的利润率可能会降低。从产业格局看,电子元件企业相对规模较小,行业内存在大量中小型企业,而上游原材料企业规模相对较大。因此,电子元件行业在面对上游企业原材料涨价要求时,抵制涨价的谈判能力较低,企业只能通过两种途径来应对成本提升:一是谋求产品提价,但是对于技术含量不高,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提价是相当困难的。我国目前元件产品还主要集中在这类产品上,因此,向下游转嫁的能力不强。二是通过不断开发推出新产品来保持盈利能力,这实际上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来保持利润率水平。但从目前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看,这方面尚有待提高。 

 

  基础研发投入尚待提高 

 

  从2007年的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来看,专利总数仅有334项获得专利的企业只有41家,还不到企业数量的50%。其中,发明专利仅55项,只占16.5%,其余全部是外观及实用新型专利。而获得发明专利的企业只有23家,大部分企业2007年全年没有获得任何发明专利。百强企业2007年研发费用投入总额为31.18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2.6%。其中,真正用于新产品的费用只有24%,用于基础研究的不到10%,其余的都用在现有产品完善上。 

 

  企业对长期性的、市场前瞻性的研究投入太低,是造成我国目前元件产业的整体技术落后的主要因素。而今天的基础研发投入不足,必然继续影响未来行业的技术水平。 

 

  适度整合是必然选择 

 

  电子元件行业门类众多、产品丰富,是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的乐土。但成长的第一要素是有一定的技术和产品,围绕现有产品进行有效的同类及关联产品的开发,并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企业必须特别关注产品的持续研发,否则就会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对于一些同质化比较严重的产品,行业内的适度整合是有必要的。通过规模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包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议价能力、降低生产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等。此外,规模的扩大可以使企业有可能有更多的研发投入实力,促进技术的提高。

   

  总的看来,电子元件行业丰富的产品类别给了企业相当的发展机会。但作为行业整体而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品技术水平的差距和人民币的升值因素,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压制电子元件行业的盈利水平。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