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亟需发展金融避险工具

2008-04-03 中投机械网
 

  以钢铁为主要原材料的机械设备制造业,具有以销定产、生产周期长、贸易进出口额较大等行业特殊性。当前,在铁矿石大幅涨价推动钢铁价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装备制造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涨和远期交货合同收益汇率受损这种"两头敞口"风险,迫切需要发展包括金融衍生产品在内的综合避险工具,以琐定生产成本风险和收益汇率风险。齐齐哈尔市对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以下简称一重)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显示: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具有一定的金融避险知识但缺乏操作技能,商业银行可供选择的金融避险业务单一、经营保守、收费较高、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能力较差,宏观上迫切需要为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微观上亟待通过银企双方补课实现综合避险和收益合理化。

 

  一、装备制造企业"两头敞口"风险现状

 

  一是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风险逐步加大。一重是以钢板、铁合金、煤炭、生铁和废钢为主要原料,实行以销定产。2008年生产定单存量总产值已达120亿元人民币,钢材需求量40万吨,煤炭需求量100万吨。今年3月初,宝钢宣布接受国际铁矿石涨价71.5%,同时从第二季度开始其产品平均上涨600-800/吨。据一重测算,铁矿石涨价导致钢材生产成本提高280/吨。仅考虑钢铁生产企业铁矿石涨价成本等额转移情况,原材料购入成本就增加1.12亿元,导致生产成本上涨6.9%。尽管一重在行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对下游客户订货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对签订生产周期较长的合同主要采取成本加层定价策略,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仍然较大,特别是存量订单只能将60%的成本涨价风险转嫁出去。

 

  二是产品生产周期长且出口量大,人民币升值预期汇率风险加大。预计2008年,一重完成销售总额100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20亿元人民币;其中,近三成额在分布在日本、法国、美国、德国、泰国、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由于绝大多数产品订单生产周期都在一年左右,为规避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收益汇率风险,目前,一重尽量采取相对坚挺的欧元计价,以减少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但是受综合因素影响,一重仍有45%左右的外销订单以美元计价。在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预期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拥有美元订单越多承受的销售收入到期汇率风险就越大。

 

  二、企业寻求避险措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不健全,企业锁定成本与收益风险手段有限。目前,国际上普遍利用商品期货、期权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来稳定商品价格波动,而且商品期货标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但是我国仅有大连、郑州、上海三个商品期货交易所,而且交易品种也仅限于农产品、有色金属等12个一般类商品,尚未推出钢铁、煤炭、石油等生产资料的期货品种,期货市场发展尚未兼顾到装备制造业的风险规避需求。一重现在主要采取储备现货原材料、签订远期原材料买入合同、成本加层定价策略等手段减少成本上涨风险,采取在合同中附加人民币升值条款、尽量使用坚挺货币计价等手段减少远期汇率风险。运用这些手段尽管减轻了企业经营风险,但也增加了企业资金运营压力,降低了产品市场竞争力,综合测算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并不理想。一重的问题在行业中带有普遍性,装备制造业期待着国家尽快推出钢铁、煤炭等期货市场。

 

  二是银行人民币外汇业务品种少,金融避险工具难以发挥作用。

 

  目前,我国尚不具备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前提条件,迄今为止只放开了外汇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尚未推出人民币的外汇期货和期权业务,使得外汇指定银行缺乏风险对冲手段。同时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银行规避风险的另一主要手段-价格发现功能也丧失怠尽,现阶段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和掉期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企业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完全由银行来承担。因此,银行开办这种业务积极性不高,金融避险工具作用难以发挥,企业也丧失了避险工具选择空间。据调查,2007年以来,一重先后联系了几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期望能够寻找到适合的外汇避险业务品种,但事与愿违,这些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外汇避险品种少、收费高、业务不娴熟、办理积极性低等问题。实际完成避险交易的业务仅有3笔,金额1650万美元,远不能适应装备制造企业远期汇率避险需求。

 

  三、稳步发展金融避险工具的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资源产业和资本市场建设,加快资源性生产资料期货市场发展。从市场经济规律看,建立钢铁、煤炭、石油等资源性期货市场,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和增强资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国家应把综合统筹规划发展资源产业、推进节能减排、确保资源安全和摆脱装备制造业受至于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整合集中钢铁产业,优化煤炭生产和供给布局,完善资本市场运行规则和价格发现功能,鼓励资源性企业战略投资海外石油和铁矿石开发产业,争取国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定价权,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择机适时、慎重渐进地推出钢铁等各类资源性产品期货市场。

 

  二是适度有序放松外汇管理政策,扩大金融衍生产品种类与规模。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研究,妥善处理防范针对人民币升值的过度投机风险与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外汇衍生业务规模积极性之间的关系,顺应国际贸易收支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有利趋势,进一步扩大远期结售汇和掉期交易规模,适时适度在数量、期限和范围上,有条件地放开对无现货交易背景的外汇即期交易、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的限制,逐步赋予金融机构以足够的风险对冲空间来消化企业转移来的风险,均衡好企业与银行规避汇率风险同规避热钱大量流入风险之间的平衡点。

 

  三是银企双方进行避险操作补课,实现综合避险和经营收益合理化。装备制造企业要正视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正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性,以及国家汇率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既要积极主动地调整经营管理策略,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换代,通过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提高产品竞争力、争取订单合同附加条款等方式消化成本上涨和收益汇率风险;又要进一步增强金融避险意识,最大限度地选择和利用好现有的金融衍生产品合理避险。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现有外汇政策和市场需求,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积极研发结构型外汇避险服务组合,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金融衍生产品操作技能,增强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能力,努力在服务企业避险中创造自身经营收益。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经常举办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培训班,组织搭建银企外汇避险合作平台,促进银企业有效避险和收益最大化。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