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装载机

外资看好我国装载机市场

2008-12-04 中投机械网
 

    中国装载机市场之广、升幅之大,早已令世界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垂涎三尺,千方百计想进入这个大市场,但由于中国装载机制造企业牢牢地把住了中国装载机市场的命脉,这些国际装载机制造企业,包括主要制造企业在内,使出浑身解数,就是进不来。世界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卡特彼勒、小松、沃尔沃、利勃海尔等从开始的直接向中国出口销售,到向中国输出技术,以技贸结合的形式进入中国装载机市场,即所谓的技术换市场等都未成功。直到后来的合资、独资等各种方式都尝试过了,都收效甚微。最近外资企业通过收购中国主要装载机骨干企业,用“属地化”管理方式初步露出了成功的苗头。

  外资企业渗入中国装载机市场是个啃骨头的过程,用尽浑身解术,但在2004年之前仍无建树,直到找到了收购中国骨干装载机企业这一妙方,才得以在中国严丝合缝的装载机市场开了个口子,而且越开越大,这种情况下,未来中国装载机市场格局将会向何方发展……

  外企进入中国装载机市场概况

  世界制造装载机前3位的企业卡特彼勒、沃尔沃、小松,以及其他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如德国的利勃海尔、日本的东洋运搬(TCM)、川崎、古河,美国的约翰迪尔、凯斯,意大利的菲亚特等,其装载机都先后来到了中国。但由于中国装载机制造企业牢牢占据了中国装载机市场,国外装载机哪怕是顶级名牌产品都很难批量进入中国装载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除卡特彼勒、小松、沃尔沃、利勃海尔等一直坚持在中国装载机市场外,其他装载机制造企业基本上停止了装载机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

  外企以直接销售的方式进入中国装载机市场

  20世纪50年后期到60年代,在上海、山西太原、四川成都等都开始使用过装载机。由于当时中国并不生产装载机,开始用的数量很少,但都是进口机器。最早是从日本小松、东洋运搬等进口。因此,小松是最早进入中国装载机市场的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与美国已经建交,商务往来逐步开始。1975年,随着中国石油部购买了美国卡特彼勒的38台工程机械产品(大部份为装载机)开始,卡特彼勒的装载机就逐步打开了进入中国装载机市场的大门。

  中国本土企业所产装载机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起步,70年代行业的形成,到80年代初,已形成了年产2 000多台装载机的能力,基本上能满足当时中国市场的需求。由于售价低廉、服务到位、配件充足,中国本土企业所产装载机逐步受到用户青睐。卡特彼勒、小松等装载机虽然属世界一流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也比较早,但由于售价比中国本土企业产品高得多,且配件、服务也不十分方便,使当时的大多数用户望而却步。因此,卡特彼勒、小松等国外品牌装载机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一直维持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的水平上,未有多大建树。尽管后来卡特彼勒、小松等在中国建立起来了强大的营销服务网络,但其装载机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仍无多大作为。

  外企以输出技术换取中国装载机市场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装载机市场每年已达到了6 000台以上,世界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看到中国装载机市场这块“肥肉”,都千方百计地寻找进入中国装载机市场的路径。这时,正是中国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急需提高技术质量水平的关键时刻,瞄准了卡特彼勒、小松、利勃海尔、川崎等世界先进装载机制造技术,希望能引进这些先进技术。而这些世界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又急需进入中国装载机市场,没有其他好的办法,也想通过向中国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输出技术而获得市场,于是两相情愿,一拍即合。这就是当时中国装载机行业著名的“以技术换市场”的时期。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