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宏观调控 车企

国内宏观调控加紧 车企面临大考

2008-01-16 中投机械网
 

  对于今年可能面临的状况,汽车企业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准备。而近期央视“新闻联播”中的两则消息,笔者认为应该引起企业重视。一是山东、江苏、天津3省市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改善了经济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的消息;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的消息,其中也强调要“发展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20079月举行的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表示:“要充分发挥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尽快使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联播的每一则消息都不是无的放矢。笔者认为,这些消息表明中央政府想把服务业作为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并希望地方政府修正过去偏重重工业的发展思路。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国汽车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并非仅仅是汽车消费兴起的缘故,也与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而选择重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息息相关。

 

  从2002年起,地方政府中掀起了一轮重工业化热潮,即选择加工制造业、化工业这类能迅速拉动GDP增长的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虽然重工业化的合理性有一定理论支撑,但国内理论界对它是否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一直有争议。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认为,重工业化并非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依靠提高效率来拉动经济增长。

 

  尽管存在争议,重工业化依然成为大多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优先选择。5年多来,随着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各地对发展汽车工业的热情也水涨船高。在过去几年里,有些汽车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以较低成本获得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更有部分企业依靠政府不断输血才能维持下去。政府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除了避免企业破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与上述重工业化的发展思路相关。

 

  虽然目前汽车业总体发展不错,但由于我国工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竞争力不强,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因此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重工业化带来一些问题———由于技术含量不高,本土企业的发展逐渐陷入依靠高投入刺激产出的模式;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又受到外方全球战略的影响而无法顺利进行产业升级。

 

  宏观经济层面,近两年来,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中央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心逐渐坚定。强调通过追加生产要素拉动GDP增长的模式被以提高效率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所取代已是大势所趋。这种转变会促使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依靠资源、资本投入发展经济,转为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各类创新活动来拉动经济增长。

 

  今年政府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企业从银行获得充裕资金的难度将增大;如果地方政府又将关注重点转到服务业,汽车企业能从政府获得的资源也会减少。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真正的考验要开始了,在这个阶段跌倒的企业,东山再起的难度要远大于以前。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