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

2008-01-11 中投机械网
 

  快速发展正当其时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级阶段是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跨入40%并提高到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40%降低到20%的发展阶段。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说:“进入这个阶段,我们进入了发展速度最快、需求最旺的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当其时。”

 

  宗锦耀指出,我国将用20多年时间完成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发展。2025年左右,我国农业机械化将完成向高级阶段的转变。“到那时,我国农业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农机化质量和结构显著改善。”

 

  效率提高成果显著

 

  2007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达到24.3亿亩。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扎实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我国小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已在主要种植区实现了普及,而其它作物的机械化和综合利用程度也有很大提高。目前,河南省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水稻的机收正在普及,玉米机播、秸秆还田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超过50%。而在广东省,大批适用于特色农业和经济作物的农机也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宗锦耀表示,农业机械化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机械作业成本低于人工成本,有利于促进农业素质和竞争力的提升。

 

  收割小麦一直是费时费力的事情。“现在,国家组织的40万台机械‘南征北战’,28天就能完成主产区3亿多亩小麦的抢收,直接脱粒装袋入粮仓,每亩地的机收费用仅为3035元。可以说,机械化为农民提供的是优质的‘保姆式’服务。”宗锦耀说,“农业机械化把中国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农民的迫切愿望。”

 

  解决矛盾协调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级阶段里,最根本的矛盾体现在农业机具的数量、质量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

 

  1996年,农业部开始在北方地区大规模开展跨区作业。各部委相继出台优惠扶持措施,如免收公路通行费,优先  供应农用柴油等。跨区作业使得农机的利用率大大提升。

 

  目前,跨区作业已由原来的一两个省拓展到全国,数量也由2万台增加到40万台。跨区作业在稳定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跨区作业代表着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国家将积极推动跨区作业由夏季向春秋两季拓展,由小麦向水稻、玉米等作物拓展,由机收向机耕、机插、机播等领域拓展。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