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垄断 商务部 汽车零部件 反倾销

外商垄断 商务部实行汽车零部件反倾销计划

2007-12-11 中投机械网
 

    一直在国际贸易中遭受调查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可能第一次在国内向外资企业挥起反倾销大棒。
 
  商务部召开的一次重点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会议上,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作为外资参与较多的行业,受到高度重视。

    "2008年,中国将建立完善的汽车产业安全预警体系,扩大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监测范围。"一位消息人士称,不只是指导国内企 业如何处理国外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同时针对国外产品对国内形成的产业安全问题,国内企业也可以发起针对国外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协会)与商务部已经达成初步协议,开展行业零部件重点企业的反倾销工作,但具体开展方案还在制订中,可能明年初在行业实施。

  外资垄断渐成气候

  目前,中国还没有汽车类产品发起针对国外同类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但是在汽车的上下游产品中,已经出现了类似案例。上海宝钢、鞍山钢铁、武汉钢铁等企业就曾提出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冷轧板卷进行反倾销调查。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由于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随之壮大,在中国零部件产品走出国门的同时,国外的零部件企业及产品也开始大量涌进中国。

  至今,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应商中至少有70%以上都在中国开展业务,在华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商独资或合资的企业达到近1200家,跨国企业的独资或合资公司约占50%以上的份额。相比之下,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超过5000家,规模小、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造成行业整体效益很低。

  "中国汽车零部件受国际巨头冲击的形势,甚至比整车更糟糕,有受到倾销的可能。"原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王琴华曾如此表示。

  而目前,商务部与协会共同建立的汽车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显示,一些国外进口汽车零部件对中国生产的同类型产品已经造成很大冲击。但如何认定进口零部件构成反倾销,还在论证过程中。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产业经济学博士后郭焱说,进口零部件一般都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我国的同类产品影响较大,有些产品甚至达到了垄断的地步。而自2002年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启动以来,已发现过个别零部件品种出现过黄色警报。

  协会2007年配合商务部建设和完善产业安全数据库,对重点产品和企业产业安全情况进行了跟踪。最近,根据商务部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工程要求,协会决定进一步扩大监测企业范围,首先要扩大的行业就是汽车零部件行业。

  产业安全预警升级

  据了解,进出口产品的贸易额、贸易量,关键零部件、技术密集型零部件,以及国内没有类似技术的零部件产品都将列为产业安全监测的范围。目前协会与商务部已经达成初步协议,开展行业零部件重点企业的反倾销工作,可能明年初在行业实施。而且此次涉及的反倾销调查和产业安全的范围可能比较广,也不排除像博世、德尔福等跨国零部件巨头。

  因为即使不构成倾销,但如果对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也可以采取保障措施和反补贴等措施,这些都是WTO协定中规定的缔约方可以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扩大监测的范围,表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预警机制的再一次升级。

  此外,跨国公司在国内的投资过程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跨国公司开始寻求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内的龙头企业进行控股,或者独资,再利用技术优势和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机会,达到垄断国内市场的目的。

  博世公司就曾与国内最大的柴油燃油系统生产商——无锡威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由博世控股生产柴油燃油喷射系统中的一个部件——柴油喷嘴。而在随后双方出现谈判分歧时,博世开始在苏州另起炉灶生产技术含量更高的燃油喷射部件。由于在技术上具有绝对优势,博世进而垄断了国内柴油燃油喷射市场。

  由于外资采取"斩首"式并购的模式,即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遵循三个原则,就是外方必须控股、被收购企业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这种并购形式,对中国的产业安全影响极大。
  分析人士认为,类似于上述的情况,今后可能会被认定为对我国汽车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针对目前大部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竞争能力不强的现状,郭焱认为,企业之间应该搭建共同的研发平台,以合作的方式共同突破技术瓶颈,共同对抗国外大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封锁。

  "国外的整车且在研发、生产甚至销售环节都有合作。"郭焱说,"但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却非常少,应该鼓励企业间的相互合作。"

  虽然,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存在受到进口产品冲击的风险,而如何在WTO的规则下,在本土市场运用贸易手段保护好自己,赢得更多成长时间,将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