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医药

【每日经济新闻】单个新药研发项目可获上亿资金支持

2010-11-04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发展生物医药并不意味着抛弃化学药品和中药等传统医药产业,但传统医药产业必须尽快实现产业升级。

  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实现中国医药(18.34,0.15,0.82%)产业的升级,未来生物医药将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流。而发展生物医药并不意味着抛弃化学药品和中药等传统医药产业,但传统医药产业必须尽快实现产业升级。

  发展生物医药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国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整体提升中国医药产业的档次,实现产业升级。”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相比传统医药产业,生物医药对环境污染较少,对资源依赖性较小,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而利润增长也高于整个行业。在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技术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治疗肿瘤、类风湿等疾病的新药,治疗效果非常好,需求增长巨大,发展生物医药,就是要抓住技术的制高点。

  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后,在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的支持下,在功能基因组研究,干细胞研究生物芯片研究等技术领域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根据国际生物经济大会统计,2008年,我国生物医药实现产值8666亿元。

  但是相比国际水平,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产品少,企业规模小仍是普遍现象。在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方面,国外在华申请中78%为企业申请,我国企业申请只有25%,高校和个人申请量都高于企业。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国家对生物产业大力发展,有利于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快速崛起和快速扩张,更重要的是将使中国医药融入到国际市场中。

  由于认证问题,中国医药出口一直以原料药出口为主,药品制剂出口十分薄弱。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生物医药出口额为8717.5万美元,且近9成为生物疫苗。同时期的进口额却达8亿美元,相差十分悬殊。

  据于明德透露,中国政府正在创造条件加快制剂走出去的速度,特别是走向美国、欧盟、日本这样的主要消费市场。生物药和化学药都将是重点支持对象之一。

  受政策积极影响,不少企业已经将目标瞄准了产品出口,记者采访的多家药企表示未来都有产品出口计划。

  新药创新将进入新一轮高潮

  长期以来,我国生物医药是 “以仿为主”,中国部分医药企业虽然在研发上面有投入,但是从整体来看,投入并不高。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生物、生化医药制造中的研发经费占产业总产值的比例,美国、日本分别为22%和15%,中国只有1.7%;世界500强中,医药企业每年投入的科研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一般在15%~20%,中国相对应的比例还不到2%。

  企业研发热情不高是主要原因。新药研发有风险,将会影响到企业的销售。大药企因为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不愿意投入;中小药企是没有实力进行研发,所以中国企业对新药研发的投入不足。

  不过这种情况有望改变,“中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引来新一轮新药创新的高潮。”于明德表示,战略新兴产业决定是长期的发展目标,经过5年、10年的发展后,估计中国有25个左右的原创新药批量问世。

  中美生物医药协会(CABA)会长王义汉博士刚刚完成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政府的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各省市如广东、湖南、湖北等地不断进行的招商,都在吸引优秀的生物医药人才回到中国。

  政府还相继出台了一些促进生物医药发展的金融政策,去年6月份,国家直接拿出60多亿元资金对重大新药的创制进行了支持。据媒体报道,正在制定的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国家还将投入100多亿元对新药创制进行支持,单个新药研发项目可获得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支持。

  新药的监管方面也将迎来新规。据王义汉透露,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要求,近期他们刚刚提交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其中新药创新方面的监管是主要内容之一。

  在新药审批上,中美生物协会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对新药的审批速度,同时提高新药创制的门槛,让真正的创新药获得审批,并获得相应的价格优势,保证企业的巨额研发投入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这些都会体现在未来的“十二五”规划中。

  王义汉还建议政府采取一定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对生物医药进行投资。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效益大,而且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具有抗周期性。唯一制约就是周期长,不像其他产业见效那么快,这时候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税收和价格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对生物医药的投资。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生物医药新药研发所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仅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而有中国自主产权的产品,价格相对要便宜得多。

  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不少内资的创新药都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中国是肝病大国,而干扰素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首选药,沈阳三生在研发生产成功后,不断降价,使价格降到了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国外进口产品的五分之一,引发了业内的价格革命。百泰生物研制的新药上市后,其价格也是外资品牌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104/03338897049.shtml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