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车市

【中国产经新闻】中国车市须走出加价提车怪圈

2010-11-03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先生,你订的大众迈腾还没到货,请您再耐心等等。”和前4次一样,王先生看着一汽大众4s店销售人员的标准式微笑有点胸闷。不过,他依然只能无奈地走开。

  “先生,你订的大众迈腾还没到货,请您再耐心等等。”和前4次一样,王先生看着一汽大众4s店销售人员的标准式微笑有点胸闷。不过,他依然只能无奈地走开。

  4个月前,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王先生在北京一家一汽-大众的4S店订了一辆迈腾。当时,销售人员告诉他,这款车型很热销,要想提车恐怕要到1个月之后。没想到4个月时间过去了,王先生催了5次,也没能拿到自己的汽车。

  “我原本以为买车难,难在攒钱,没想到最难的是提车。”10月30日,王先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抱怨说。

  其实,王先生至今也没能拿到自己的车,也是“自作自受”。早在下单时,销售员就曾暗示,如果加价1万,王先生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安排提现车。不过,被王先生严词拒绝了。“顾客是上帝,但面对提车这事,上帝却没有主动权。”

  不过,像王先生这样“耿直”的人,现在不多了。加价提车如今已经成为了车市的潜规则,并“盛行”已久。一位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李先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揭露说,对于一些热销车型,4S店会问遍所有愿意加价提车者,如果没人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后,才会考虑给那些守规矩的人。这种做法无疑破坏了市场“先来后到”的正常秩序,与“黄牛党”的做法何其相似。

  那么,加价提车的潜规则又为何会风行呢?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潜规则的长期存在是由于各方面对汽车经销商的“姑息”。例如,我国政府对汽车市场价格体系监管的缺失,生产厂家对于经销商的管理不够严格和规范,甚至默许了这种行为。

  更让人奇怪的是,很多作为受害者的消费者对此的表现也是沉默和妥协。黎雪荣分析说:“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该车型出现所谓的产能不足,也无从判断供不应求的现象是否真实存在还是纯属经销商炒作,也不知道该车型的成本究竟如何。不够理性的消费者很容易会默许这种潜规则。”

  加价提车还得到了一些评论界人士的支持。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汽车是一种随行就市的产品,价格应该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加价提车也在情理之中。既然买卖双方是“周瑜打黄盖”,第三方又何必强势介入呢?

  黎雪荣却斩钉截铁地表示:“加价提车肯定是不合法的,《价格法》和《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都明确表示,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同时这也涉嫌违反《消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

  为了避免违法,经销商也开始不断变通加价提车的方式,比如加装一定价值的装饰等。不过,明眼人能一眼看出,加装的装饰远没有经销商加的钱多。

  面对着那些不愿加价的消费者的种种疑问与指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露出自己的冤屈:“实在是厂家的供应量太少了,像全世界都热卖的奥迪Q5,我们一家店一年只能拿到十几辆,而订单已经排到了100多份。实在是没有车,我们都不敢接订单了,但奇怪的是有些客户求着我们订,哪怕加个3万5万,没有提车日期,他们都愿意等。”

  对于这种潜规则,似乎有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意味,但在黎雪荣看来,这种汽车消费不成熟的现象应该严厉制止:“针对汽车销售服务领域的这种加价提车现象应该给予明确的界定,并制定具体的监管办法和惩处措施。比如一些经销商将加价部分没有开入发票进行逃税,对于这一现象国家应该加强打击力度。另外,汽车行业协会也应该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来加强行业自律。”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103/20118895434.shtml (中国产经新闻)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