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大红袍

【新快报】大红袍再现13年前恶炒 市场呼唤理性收藏

2010-10-03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将台湾茶艺引入大陆的著名茶人、茶艺乐园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国璋告诉记者,该公司在中秋销售档期的半个月时间里,大红袍的销售总额大概有30多万元,今年与往年同期的销售额持平,今年大红袍的入货价比去年升了近3倍,但出货量却少了1/3。

  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将台湾茶艺引入大陆的著名茶人、茶艺乐园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国璋告诉记者,该公司在中秋销售档期的半个月时间里,大红袍的销售总额大概有30多万元,今年与往年同期的销售额持平,今年大红袍的入货价比去年升了近3倍,但出货量却少了1/3。受众狭窄的大红袍在厦门创造出10万元/斤的天价,这一年里厦门的大红袍专卖店竟然增加了五六百家之多,事实上,正宗的大红袍一年只有40斤左右的产量,其中充斥的泡沫可想而知。

  同是游资搅动

  追溯起来,大红袍在13年前也曾经历过一波热炒。1997年,20克大红袍(产自母树)拍出了19.8万元的高价,创下当时世界上最贵茶叶的纪录。逐利资本纷纷涌进,鱼龙混杂的大红袍一时风头无两。但随着热钱的抽离,天价泡沫轰然破灭。跟进的散户被套牢,茶农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如今大红袍热炒如13年前还魂。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认为,大红袍价格涨到一斤上万元,游资炒作是主因。而此轮游资选择大红袍的原因在于它符合了游资炒作的几大特点:名声在外、稀有、传说故事、地域性特征、生产周期长等,为投机炒作提供了基础,而天气灾害导致的减产又为炒作提供了天然“条件”,这一概念俨然成为了游资炒作的借口。

  今年4-6月,武夷山地区遭受水灾,大红袍大幅减产、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正好被游资拿来炒作,然后通过其惯用的手段操纵市场价格。

  有行家分析,目前价格飞涨的大红袍迟早会重蹈普洱茶覆辙,甚至比普洱茶更不堪一击。普洱茶越陈越香,但大红袍的储存期最多2-3年。储存期的缩短意味着炒作操作时间有限,一旦货仓大量出货,将可能致使大红袍价格大跌。

  理性购买不要追涨

  “理性购买,不要跟风。”藏家吴先生总结了自己的普洱茶收藏经验。吴先生目前已收了大概半吨的普洱茶,投入金额不到2万元。他从2002年开始涉足,当时纯粹是由于个人喜好,在专家的指点下,他只收名山大厂的新茶,每年都收一点,当年4元一个的96坨茶,他收了50个,目前市场价已经升到30元一个;2001年买入的南糯山七子饼是35元/饼,他也买了30个,现在的市场价是400多元/饼。但到2006年和2007年,吴先生却基本不进货。他说,确实买不下手,品质在下降,但一饼当年的新茶却升到数百元。当时,他身边的朋友被神话所迷惑,纷纷进货,结果惨被套牢。现在回想起来,吴先生仍庆幸自己的理智,“买茶的目的纯粹是为自己和子孙能喝到好的陈茶,至于是否升值,那纯粹是意外收获”。

  事实上,从销售终端的情况来看,目前品茗消费者比例越大,表明市场越成熟。而收藏投资类的消费者分两类,一类是品茗爱好者自身收藏投资,用于满足自己日常生活消费的需要;另一类是纯投资类收藏者。藏家王先生建议收藏爱好者,如果是刚开始对普洱茶收藏有兴趣的话,最好买当年生产的新茶,其价格较低,收藏的成本也低。关键是品质要好,存放环境适宜,就能够达到同样的收藏价值。消费者应该理性对待,理性购买,不要追涨。

  陈国璋简介:著名茶人、茶艺乐园(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2年初,在广州成立茶艺乐园(中国)有限公司,开设广东省内最早的一家台湾茶艺馆,并培养出第一批专业茶艺师。现已将茶艺乐园发展成为一家专营极品名茶、茶具、茶艺礼品、茶文化推广的跨国企业,并分别于中国香港、加拿大及中国设立分公司,旗下分店遍布国内各重要经济城市。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ifeng.com/money/collection/20101003/2677615.shtml (新快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