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限电令 节能减排

【时代周报】限电令:节能减排一刀切

2010-09-16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近来不少地方政府对水泥、钢铁等产业进行拉闸限电。

  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近来不少地方政府对水泥、钢铁等产业进行拉闸限电。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9月14日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解释说,“十一五”规划确实对今年后几个月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但措施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

  虽然国家发改委对一些地区“一刀切”限电的做法提出批评,但并未明确否定各地强制性限产、限电的做法。这种通过限产的方式控制电力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做法,已经被很多地方采用。

  拉闸限电

  近期,为了在剩下的4个月里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浙江、江苏、山西和广西等地亦纷纷采取措施,对钢铁等“两高”行业开始大范围限电甚至断电。

  “要完成省里下达给我市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2%的指标,我们的压力很大。” 江苏省常州市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政府给我们两个选择,一是不休的话,用电量只能是7月用电量的70%;如果休的话,14天里有9天的用电量不受限制。”陈先生对本报记者讲述,他供职于常州一家生产汽车的配件企业,如果在正常年份,该公司的产值大约在3亿-4个亿之间。从8月中旬开始,该厂就执行“开9停5”的开工方案。

  “从现在起到12月31日,按每两个星期算,开9天停5天,”陈先生解释说,按照这方案来执行,4个月将会给厂里造成相当于年产值10%的损失。

  “自拉闸限电以来,钢铁行业受到的波及最大。由于部分省市出现了‘一刀切’的现象,无论是高效企业还是低效企业,都受到重创,开工率不足,产能不足,进而继续抬升钢铁价格,”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钢铁行业在原料供给上实行先付后送,成品上实行先交钱后给货,一旦无法下单,钢铁行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一些资金并不充裕的企业甚至无法熬过‘寒冬’。”

  在一些地方,限产限电甚至影响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据报道,河北安平县今年节能指标是下降6.6%,但前六个月只完成0.9%的任务量。为完成指标,当地计划从9月3日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对全县分3批实施限电,每批限电22小时。这个措施不仅居民家受到影响,就连医院和红绿灯也遭停电。

  当地的举措被媒体披露后,国家发改委曾专门发文,声明其做法“既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也与节能减排的宗旨不符”,要求“安平县采取的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停限电做法应该纠正”。

  “‘十一五’快要结束了,如果一定要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的话,只能采取限产限电这个手段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但限产限电只是一个行政手段,不能持续用,它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出路。”

  当节能遇上保增长

  “从长远来看,拉闸限电并不能对节能减排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其对淘汰落后产能,督促企业关停还是有明显效果的。”侯宇轩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根据国家统计局在今年7月中旬公布的数字,“十一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5.61%,今年单位GDP能耗需下降5%左右。

  “从全国各个省的完成情况来看,前四年基本上还是按照时间进度,大多数省市完成了原定计划,有相当一部分省已经达到80%以上,20%里面有五分之四做完了,全国水平也接近80%。”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说。

  但由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为了保持8%的经济增长,我国更多地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这个发展思路给节能减排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今年又要应对保增长的任务,目前很多重化工业本身就大耗能,再加上汽车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大发展,造成了能源消耗比较大。”李佐军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不降反升0.09%,全国有7个地方单位GDP能耗也出现上升,要完成既定目标并非易事。

  在今年的5月,国务院就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中央要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分。

  在8月26日,国务院更是组成了6个督查组,对河北、山西等18个重点地区进行节能减排专项督查。据了解,督查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等13个部门组成,检查的重点是各地制定和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情况等七个方面内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将工作重心从上半年的保增长,转而采取空前严厉的手段限制产能、节能降耗。

  “节能减排是应该的,我们都能理解,但是通过这种强制的话是很不可行的。”上述江苏常州的陈先生抱怨说。他声明自己支持国家通过节能减排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但前提是必须通过考核而不是限电的方式来进行。

  “譬如你可以对产值与能耗的投入产出比有一个限制,企业达不到这个限制的要求,可能就要转移或者关闭。”陈先生建议说,“我们企业在行业内是走在国内前列的,有信心通过考核来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但是现在,政府一刀切地下达这个限制产能的文件,是最没有道理的一招。”

  在李佐军看来,要完成今年乃至“十一五”剩下的几个月的节能减排任务,还是行政手段最有效。但从“十二五”等从中长期的角度出发,还是应更多地依靠市场化的手段来推进。他建议,在评价机制上,也应该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有所改进,不能靠政府有关部门单方面的努力,还要发动社会组织和民众的力量,加大对节能减排与环境评价的推动力。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916/05158665723.shtml (时代周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