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行业 电影行业

【南方都市报】行业外热钱涌入电影行业

2010-07-02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近日,广电总局发布的一则电影立项消息在网络上炸开:2010年5月11日-6月10日,电影局已处理完成的备案故事影片共189部,其中同意备案的180部。

    近日,广电总局发布的一则电影立项消息在网络上炸开:2010年5月11日-6月10日,电影局已处理完成的备案故事影片共189部,其中同意备案的180部。而过去两年,在金融危机中反周期强劲增长的中国电影,一年电影总产量也不过400多部!

        走到公示背后,记者惊讶发现,除了中影集团、珠江电影制片厂等老牌电影制作公司之外,还有网游公司完美时空、九洲音像出版公司等多元投资主体赫然在列。甚至,房地产大鳄万达公司也于日前与华大影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意介入电影投资、制作。

  行业外热钱的疯狂涌入又倒推业内大腕“拍电影”热情进一步高涨。保利博纳、星美国际、橙天嘉禾等影业大佬都在追加影片制作的投资,今年拍片计划动辄上十部。

  这样的局势似曾相似,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也曾像坐过山车一样,颠簸了一圈,泡沫散尽,口袋空空。中国内地电影的盛宴刚刚开场?还是投资过热,将重蹈香港电影覆辙?诸如此类的辩论,甚嚣尘上。

  热钱涌入的光景重现

  中国电影圈内流传这样一个段子:某阔气的煤老板找到著名导演彭先生,“你给我拍一部文艺片,艺术片,我们要去国外参加电影节,走红地毯。”导演一听乐坏了,刚想接话,煤老板又说,“所有片子都可以投,但我有个条件,就是让我的女朋友当女主角。”

  情节雷同的故事比比皆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正在北京热拍、中国第一部过亿美元巨制《人鱼帝国》,其投资人姜红宇也是“门外汉”,他是曾进入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地产大亨”。

  在这里头,电影投资主体、投资动机的多元化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电影行业已经打破封闭,发展到资本运作的阶段。(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南都网)

  记者调查发现,从5月11日-6月10日,已在广电总局备案投资拍摄电影的公司机构就有154家,加上5月份领取公映许可证的影片出品单位约有74家,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市面上投资电影的公司机构就有两百多家———这一战团规模基本相当于往年中国电影整年的投资主体总数。

  高亢的局面让香港金像奖评委、著名影评人列孚想起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黄金十年,“那时,港片的投资客也有开殡仪馆的、混黑社会的、盖房子的……。”列孚告诉南都记者,除了想在电影金矿里捞一把,有的人投拍电影是想聚集明星资源,有的人是想借助电影的光环做广告,等等。

  而目前,“股市震荡,国家政策‘限制’房地产炒作,流动性资本也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盛宴刚开场?

  往往,资本潮涌的方向就是盛宴的开场。

  自 2002年起,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每年均以两位数字增长,成为全球电影票房增长最高国家。来自广电总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进入城市主流院线市场的中外新片有35部,比上年同期的40部减少5部,但一季度的城市电影票房收入29.3亿元,却比2009年同期的12.5亿元增加16.8亿元。照此态势继续发展,中投顾问预测,今年全国电影票房总数有望冲破百亿大关。

  “美国电影的票房与关联产业收入比达到1比7,韩国为1比5,中国按1比3计算 ,如果今年全年票房达到100亿,电影将带来超过300亿的相关收入。”中影集团营销策划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蒋德富表示。

  而国海证券分析师马金良参照中国与韩国、美国工资水平比例进行测算,得出的结论更具刺激力:每年500亿-800亿元的中国市场总票房规模“是完全有可能达到的”。

  更为灼人的是,“中国电影政策支持氛围空前,电影内容提供商也因位于文化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而具有高壁垒性。同时,电影是成长性朝阳行业,市场承接空间大,而其消费品属性又使其同时具备‘达时快速成长、穷则抵御衰退’的混合型投资品种特征。”马金良认为,电影的独特魅力给投资者带来的是长期而并非昙花一现的近乎完美的投资机会。

  投资过热?

  这样看来,资本青睐电影内容投资也是无可厚非。

  不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也曾像坐过山车一样,颠簸了一圈,泡沫散尽,口袋空空。1997年上映的《甲方乙方》风靡一时,1999年市场就跟风出了9部贺岁片,结果有一半以上影片蚀了。到2000年年底,突然变成只有一两部贺岁片了。

  于是争议由此出现。星美影业董事长覃宏对南都记者说,“一个月备案189部影片,一部影片投资额动辄上亿元,这里头已经有泡沫了。”

  泡沫出现的原因很简单,“首先,国产商业大片票房的显著成绩并不具有普遍性,与年产456部的总产量相比,能公映的只有三分之一,按照每部电影的平均制作成本五百万估算,盈利能力值得商榷。其次,终端影院的建设外围扩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二三线城市影院票房成绩增长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起点比较低的缘故,在市场还没完全被开发、国产电影的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投资过热的负面影响将逐步被放大。”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进一步解释。

  更为危险的信号是票价的超常规攀升。“80年代初,中国电影票的平均票价是0.1元,票房收入近30亿元;2005年中国电影票的平均票价已涨到30元以上,票房收入却只有20亿元。现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随便看场电影都要70元,这意味着,内地一位新白领需花1/40月薪看一场电影,而香港一位新白领看一场电影则只需花1/130月薪。”列孚说。

  整合纠偏

  《阿凡达》的出现将人们的视线从浮夸、虚荣的大场面、大制作,拉回到“在电影中寻找信仰”的基本面来。它的运作集中发动了电影产业的上下游各链条的能量,带着产业化发展的特色。这一方向给中国电影带来很大的冲击。

  星美影业董事长覃宏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国电影制作的投资风险仍很大,星美的策略是奔着集结多家投资方、构造多利益共同体、打造多业务板块的方向操作。具体来说,“现阶段,星美国际会将营业收入的40%用于终端渠道建设,比如今年光在广东就要建10个影院;营业收入的20%用于电影内容制作,计划今年拍8-10部影片,还会投资影视基地、影视人才培训等等,进行全产业链运作。”

  这种运作模式的好处在于,影院扩张可以为影片投放市场拓宽渠道,创造票房收益。而影片的拍摄制作又可以产生超出票房之外的价值,比如提升公司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等,有利于发展院线加盟。

  事实上,打通产业链的整合效果也是明显的。投行摩根士丹利曾在一份报告中分析,200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因投资电影《非常完美》,网游公司完美时空摊薄后的美国存托凭证每股收益上涨至人民币5.5元,获得约4530万元的收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盛大网络也与湖南广电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出资6亿元成立盛视影业公司,合拍影视作品。日前,万达院线也与著名导演唐季礼发起的华大影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意介入电影投资、制作。而保利博纳也与韩国最大的影视制作公司希杰娱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计划每年合拍发行2部以上的影片。

  市场集中度提高趋势日益明显。这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疯狂的时代,理性与疯狂都在眼下这个关口聚焦到电影制作上来。

  原文发布地址:http://tech.sina.com.cn/i/2010-07-02/08334378419.shtml (南方都市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