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多管齐 文化企业

【中国经济网】多管齐下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

2010-06-23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同传统工业企业一样,“融资难”也是文化企业的“老大难”问题。近两年间,除上市外,业内开始纷纷探索创新文化企业融资的新模式,不少大型或品牌文化企业逐渐走出了融资乏力的低谷。

    同传统工业企业一样,“融资难”也是文化企业的“老大难”问题。近两年间,除上市外,业内开始纷纷探索创新文化企业融资的新模式,不少大型或品牌文化企业逐渐走出了融资乏力的低谷。但是,记者采访发现,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问题仍需加力,为“资”与“产”对接创造更多渠道,避免融资解困仅仅成为“贵族游戏”。

  四大新模式破解“融资难”

         据了解,目前信贷融资、股权投资、债券融资、信托这四种模式正在成为破解行文化产业融资难的支撑点。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过去文化企业受固定资产有限、金融机构对创意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难评估等多方因素影响,文化产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一直比较有限。而近年出现的多种文化产业融资新模式,正逐渐改变这一局面。

  一是信贷融资成为文化企业最主要的融资途径。2008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推动银行授信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政策支持体系初步构建。尤其2009年3月以来,23个经各地文化部门报送由文化部推荐的申贷项目获得60多亿元银行贷款。据上海市文化部门介绍,上海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备忘录,国家开发银行今后5年对上海市文化产业支持的融资规模可达300亿元。

  二是股权投资初步进入文化产业。据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投资银行部项目经理兰培介绍,两年来,这一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一批以文化产业为主题的股权投资基金的筹备与设立,如财政部注资引导,规模达百亿元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既关注传统文化行业,更青睐新兴文化业态。

  三是债券融资在文化产业界放量增长。兰培说,债券融资的形式包括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到目前为止,除公司债外,国内债券市场上的各类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均有文化企业尝试。2008年以来,有两家文化企业在国内债券市场发行5支债券,融资金额50亿元。

  四是文化产业信托在2009年得到进一步推广。杭州市发改委财政金融处长王晚霞说,去年初,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小企业集合债权基金“宝石流霞”作为结构化信托融资产品正式发行。该信托贷款总额6000万元,期限1年,利率为8.39%。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蔡灵说,与早期的尝试相比,当前文化产业信托产品的操作经验、市场影响力已有较大提升,成为破解行业融资难的支撑点。

  “金融能量”迎来迸发期部分企业摆脱“贫血症”

  随着金融手段的不断运用,释放出了巨大能量,文化产业界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成功摆脱了发展缺乏资金的“贫血症”。涉及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不断出现,为文化融资提供了丰富的渠道。

  三网融合的网络改造资金缺乏是困扰不少广电部门一个难题。据湖南有线集团总经理曾介忠介绍,面对三网融合,国家开发银行湖南分行与建设银行湖南分行、中国银行湖南分行共组银团,为湖南有线集团提供了33亿元银团贷款,用于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广播电视网络改造,这也是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单笔金额最大的项目贷款。

  债券融资帮助正处于扩张中的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解决了后顾之忧。在去年11月到12月间,这家企业分别发行两期中期票据,首期与二期发行量均为1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用于集团信息系统建设、物资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及出版板块业务开发;二期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印刷板块新建厂房、设备更新及偿还现有长期银行借款。“现在公司融资结构优化了,我们也可以轻装上阵了。”集团董事长谭跃说。

  研究人员认为,“金融能量”的迸发得益于金融创新。今年3月在广州市举行的一场文化企业项目与金融合作的洽谈会上,民生银行广州分行行长吴新军说,他们正针对文化企业无形资产难以准确评估的情况,尝试建立专家库,借助社会专家的力量进行专业评估,创新破解文化企业无形资产抵押难的办法。

  正如民生银行广州分行那样,涉及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不断出现,为文化融资提供了丰富的渠道。2008年,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公司提供上亿元的多项目电视剧打包贷款,成为文化产业无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版权质押”贷款“第一单”。

  文化融资重点应落在中小企业上

  专家认为,近年来虽然金融机构介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可融资支持对象仍仅限于点,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少数具有较强品牌优势与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一些能带来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项目,尚未推广及面,文化融资重点应落在中小企业上。

  兰培说,当前最缺资金的恰恰是面广量大的中小文化企业,解决这些“产”与“资”的对接问题,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中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以债券融资为例,出于企业资质、市场影响等方面的局限,目前业内涉足债券融资的文化企业仍停留于大型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

  最近,国家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被普遍认为是文化产业的“及时雨”。然而,业内人士仍表示,当前要尽快让文件由政策层面走向实际操作层面,尤其让更多中小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为资金困扰“解渴”。

  兰培认为,一方面,文化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建设,苦练内功,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尤其是建立科学 的 公 司 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经营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独特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资本市场青睐;另一方面,建议国家积极支持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研究,依托具有相关服务经验的金融机构,组建若干文化产业金融创新平台,对文化产业金融产品开展集成创新,并设立文化产业金融创新奖。

  浙江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副处长何蔚萍认为,除为中小企业寻找金融机构的支持外,还要注重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浙江省文化厅为探索民间资本与中小文化企业“牵手”,成立浙商文化促进会,一手整合部门资源,一手整合浙江民间资金。这一机构成立10个月以来,已引导浙商投资文化产业百亿元。杭州市政府由财政出钱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成立创业风险投资企业,通过财政“四两拨千斤”,专门投资正处于种子期的企业,投资对象中就包括文化创意产业。

         原文发布地址:http://news.163.com/10/0623/07/69RKT2T3000146BD.html (中国经济网)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