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中国农药“准生证”泛滥 2.8万个产品低质竞争
“国内没几家农药企业敢说自己是干净的。”近日,农业部通报2010年第一次农药监督抽查情况,再次印证了业内这一结论。不合格产品名单中,不少知名企业的产品赫然在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标签不合格的产品中,问题出在登记证上的产品所占比例最大。
目前,全国已取得登记的农药产品高达2.8万多个,进行登记的企业逾2400家,产品数量之多、同质化之严重不仅使监管困难重重,而且零售商间恶性竞争也让企业苦不堪言。针对这一问题,2007年底农业部集中发布了农药管理6项规定,欲通过提高农药登记要求来减少登记产品数量。可是,两年半过去了,登记产品总量非但没有下降,反倒逐年增加,2009年登记产品比2006年增加了3.5倍。
年登记产品量四年增3.5倍
农药登记证是允许农药产品生产、销售的“准生证”,它与生产许可证号(或批准文件号)、产品标准号一起俗称农药“三证”,成为消费者判断假劣农药的重要依据。
“过去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促进农药行业发展,对农药登记的要求比较低,也形成了我国特定历史阶段的临时和正式登记并存的登记制度。”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介绍。
农药登记产品数量增加之快,令人咋舌。据粗略统计,1999年,获得登记的农药品种582个,登记产品9747个,生产企业1724家(不包括未定点的分装企业);截止今年3月,已取得登记的农药产品已高达2.8万多个,农药品种数量变化不大,为600多个。跨国公司先正达生产的“百草枯”单在广东的销量,就高达2000多万元,像这样的“大产品”,在国内企业中几乎没有。而中国某大型制剂企业年销售量达数亿元,但这样的销量却是通过旗下数百个产品完成的。
中国农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自主创新能力弱,登记新产品成为占领市场最重要的手段。据山东省宁阳县农业局植保站刘刚2007-2010年每年发表的《全国农药产品登记情况盘点》文章显示,2006年,农业部共批准2238个农用农药产品登记(不含分装登记产品),其中正式登记产品218个,临时登记产品2020个;2009年相对应的数据分别为10003、8543、1460个。可见,每年新批准的登记产品(包括新农药登记、老产品由临时登记转为正式登记)数量逐年增加,2009年比2006年增加了3.5倍。
“从市场运转情况看,农药登记制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常轶智分析,在生产过程方面,由于过去的农药登记要求很低,许多农药企业对农药研发很不重视,有的企业不仅对生产技术原理、产品的理化等要点不清楚,而且在申请登记田间试验时竟不知单位面积应该使用多少量;同时,造成登记的农药产品数量过多、过乱,不同企业或同一个企业会登记防治相同病虫害的同种或不同种农药的多个产品,而每个产品的市场份额很小。
“目前市场上单一的产品能卖200-300万元的销售额就很不错了,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湖北省钟祥市第二化工农药厂负责人丁春认为,产品的证件资源、使用效果都差不多,市场控制点已不在企业和市县级经销商,而是终端零售商,他们销售不同的产品,靠人脉、降价、赊账等形式竞争,“这也是为什么中小企业还能暂时生存的原因,农药行业格局大变动即将到来。”
取消临时登记无法根除乱象
与丁春感受相同的,还有国内众多农药企业。产品数量多所带来的市场乱象、监管难等问题也已引起农业部重视,2007年底农业部便出台了6项农药新规,拟提高农药登记门槛,并将2008年定为农药登记管理年。
农业部修订了《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包括将临时登记证的累积有效期由四年缩短到三年;提高临时登记在农药残留方面的要求,缩小与正式登记的差距;只要有相同产品进行正式登记,便不能申请临时登记等。
“这相比以前难了很多,现在偏重于残留、环境等方面的试验分析,费用也增加了不少。”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农药登记负责人潘晓芬说,不同种类的农药,登记费用不同,之前申请临时登记需7-8万元,有的产品2-3万元就可以。从2008年1月开始,申请临时登记与正式登记差不多,一般需要30万元,全新的农药需上百万元。
登记新规在业界引起巨大轰动,当时预计上千家企业的1.6万多个临时登记产品因不能完成残留、环境等试验将面临被清除,涉及部分企业80%的产品。因此,不少企业联合上书农业部,请求放宽农药临时登记证年限,同时避免全部产品转正时新增的近百亿元残留和环境试验费用转嫁到农民身上。
然而,企业的请求并没有动摇农业部整顿临时登记证的决心。时至今日,可见企业的忧虑只是杞人忧天。2008-2009年,农业部批准了1.3万多个临时登记产品转为正式登记,正式登记产品比例由2007年底的18%提高2009年底到74%。
“加上正在申请转正的产品,有90%左右的临时登记产品可转为正式登记。”刘刚在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药登记还是显得比较乱,每年登记的新农药有2000-3000种,登记产品数量整体在增加,“没有达到农业部出台新规的预期目标”。
“难怪感觉市场上的产品还是越来越多。”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广东区域业务经理何润年介绍,一些复配产品,不需要多少研发费用,只花费三五十万的登记成本,对一个生产厂家来说并不算高,而且相同的产品可以联合申请残留、环境等试验,也可以购买相关资料。国外企业上市一种新产品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研发,仅毒理试验就需100-200万美元。
取消临时登记已是大势所趋,农业部相关领导人也多次在行业会议上透露这一消息。“现在大部分企业都直接申请正式登记,取消临时登记对企业影响不大。”广州奥森农药有限公司经理董向德说。几位像潘晓芬这样专门从事农药登记的人士也反映,“取消临时登记,只是登记速度放缓了,申请登记产品的数量还是很多。”
以登记为杠杆调整产品结构
近年来,我国的农药登记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是,农药产品数量多而乱不仅仅是临时登记的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发挥登记制度的杠杆作用,来调整市场上产品的数量和结构?业内人士观点不一。
“关键要执法到位,现在有厂家使用同一复配产品的登记证,打上不同的所谓商标,就成了多个产品。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让市场更混乱。”江苏克胜化工集团销售经理朱兆春建议,在登记管理上,农业部须严防申请登记的复配产品的原药授权书造假,“真正严格起来,可以减少部分同类复配产品登记。”
“农业部可直接限制同类产品登记的数量,达到规定数量后企业就排期等候。”何润年认为,这样可以刺激国内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而不是一味地照抄他人的配方。“国内市场太乱,需要国家政策调控。”何的观点得到多位业内资深人士认同。
“中国的企业太多,大家同时申请登记,只要资料合格、齐全,就应该予以登记。”潘晓芬提出,可以淘汰一些不环保的剂型。江门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锦弟认为,通过提高环保要求和注册资本来减少企业数量比限制产品登记更为关键,“厂家少了,在市场良性竞争下,产品数量和结构自然能得到理性调节”。
“之前放证太多,即使企业因费用提高不申请登记,也够市场消化好几年。”丁春说,国家在保护好农药定点生产企业的前提下,可鼓励兼并、收购中小企业,避免农药产能无限制扩大,重复浪费资源。
原文发布地址:http://news.dayoo.com/finance/201006/30/54391_102620147.htm (南方农村报)
- ·2016-2020年中国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高端装备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机器人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年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工程机械市场低迷 叉车行业表现抢...
- ·我国五金冲压模具行业正在不断追...
- ·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收入30.7万...
- ·中船重工与陕西省签署项目合作协...
- ·山东省玉米机收基本结束机播小麦...
- ·外媒头条:中国承诺非洲基建投资...
- ·预计2020年3D测绘和3D建模市场规...
- ·“常林·谷丰”玉米收获机畅销乌...
- ·大连重工风电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
- ·宋德安:书写“德胜钢铁”神话
- ·大田集团王树生:做物流排头兵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余彭年: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
- ·马兴田和他的“百年康美”梦
- ·郑南雁和7天连锁酒店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王传福:比亚迪掌门人
- ·苗连生的新能源之路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