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医药 制胜 资源

【中国经营报】医药三国 制胜在资源

2010-04-25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整体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经过这次重组之后,国药集团在中国医药领域的龙头地位更为牢固,也标志着医药央企“五变三”正式拉开帷幕。

  如无意外,国药集团收编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具体整合方案将在2010年6月落定。

  4月12日,国资委发布公告称,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整体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经过这次重组之后,国药集团在中国医药领域的龙头地位更为牢固,也标志着医药央企“五变三”正式拉开帷幕。

  在医药央企中,三个主角分别是国药集团,华润集团以及隶属上海市国资委的新上药集团。

  谋求独立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按照既定方案,国药和上海医工院的整合方案将会在6月出台,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双方的官方证实。

  尽管看起来这是一场经历风雨之后你情我愿的好姻缘,但是仍有疑问待解。目前国药集团有医药商业、医药工业、科研设计等八大板块,上海医工院并入后,是将保持相对独立性,还是分拆旗下医药研发和医药工业两大块业务,分别并入到国药集团的相关板块中?

  对此问题,国药集团人士不愿多说,仅表示具体整合方案仍在制订当中。

  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上海医工院一位负责人态度谨慎,只愿发表“个人意见”,“未来怎样是领导才能决定的事,但是保持相对独立的格局,坚持上海医工院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符合上海医工院的心愿。在未来的整合方案中,希望国药考虑到这一点。”

  另外一个让医药行业关心的问题是,这家占据国内医药研发龙头地位的企业,在并入国药后,其研发成果未来能否被其他医药企业共享?

  上述上海医工院负责人态度非常鲜明,“上海医工院并入国药集团后,成为国药集团的企业创新平台,同时作为国家医药创新平台的角色不会变,我们的研发合作不会具有排他性,仍会与其他医药企业进行研发合作。”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未来的重组方案中,隶属国药的四川抗生素研究所(下称“川抗所”)将可能被划转上海医工院。作为我国主要的药物研究开发机构之一。

  这一传闻得到了上述负责人的间接认可,集团内相同业务必然要整合在一起,这样才有集团资源聚集的优势。

  中国医药行业一位人士认为,保持上海医工院的相对独立性和划转川抗所显然是国药集团的一种妥协,上海医工院一直都不甘于被国药集团收编。

  “国药集团在商业上的优势是绝对的,但是在医药工业方面,比起哈药集团等企业差距很大,上海医工院虽然规模比较小,但业绩一直不错,而且其研发优势很值得期待,想与上海医工院联姻的不止国药一家,所以国药集团必须有所妥协。”

  国药补短

  国药集团企业规划人士最终以整合方案并未最终确定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笔买卖中,受益最大的国药集团。

  贵为国内医药行业的龙头老大,国药集团业务涉及医药流通、医疗器械、展览会展、工业生产等八大板块,不过最强的仍是医药流通(以国药控股公司为主),占集团收入80%左右,而医药工业则一直是国药集团的短板,并不符合其产学研一体化的未来愿景。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国药集团的发展目标是2015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800亿~1900亿元,目前仅650亿元,要完成既定目标,并购重组比内生式发展显然更为靠谱。

  2009年6月,国资委任命宋志平担任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同时还担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以对水泥产业的大规模整合闻名。国资委官员说,选择宋志平掌舵国药集团,也是因为宋对推进企业重组有经验,“有利于国药集团下一步的重组与发展”。

  是年9月,国药集团曾经收到一份来自国资委的厚礼,批准央企中生集团整体并入国药集团。彼时,国药集团、中生集团均为央企,前者是中国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后者是国内最大的疫苗和血制品生产供应商,两者联合之后,国药集团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但是,国药集团显然并不满足于此,知情人士透露说,彼时,国药集团已开始谋划收编上海医工院。

  上海医工院是一块香饽饽,作为央企序列中唯一的医药行业科研院所,上海医工院2009年销售收入12.6亿元,上海医工院的医药研发能力在国内同样首屈一指,有30余家上市公司以其输出的科研成果作为主要产品。

  在宋志平对国药的设计中,医药研究是国药目前必须重点弥补的一环——“只有医药研究进入,国药才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健康平台”。“现在国药80%的利润来自商业,如果能在研发和工业上有进步,那国药的整体实力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三国风云

  医药行业最近风起云涌的整合并购之战或许有助于理解国药集团收编上海医工院之心为何如此急迫。

  4月2日,华润集团与北京市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市政府支持双方医药资源重组整合,积极推进华润集团医药板块和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战略重组和整体上市。

  接近北药集团的一位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华润是想取得北药100%的股份,但是这一愿望是否达成,还要看华润集团、北京市政府以及北药集团的博弈结果。”

  2009年10月15日,上药集团重组方案落定,并于2010年2月1日获监管部门批准,于是新上药集团成形,并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跻身三强。

  医药新三国局面已经形成。医药行业资深分析师张明芳说,他们划定了势力范围,已经形成剑拔弩张的竞争态势。

  占据鳌头的显然是国药。2009年,国药集团营业收入650亿元、实现利润36.3亿元,位列医药行业第一名。

  张明芳认为,国药最大的优势在于国药旗下的国药控股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国药覆盖的医院超过7800家、分销商3000多家。另外,国药控股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等地已建或筹建物流中心,强大的分销实力让新上药和华润集团望尘莫及。

  华润显然也不愿落后。在集结了华源、三九旗下的医药资产后,其医药总资产约260亿元,年营业额逾270亿元。控股北药成功将帮助华润超过新上药,坐上第二把交椅。

  张明芳认为,华润的优势在于其资产雄厚,截至2007年1月底,华润集团营业额为1150亿港元,总资产为2440亿港元,“华润电力和地产等利润比较高的版块,能够给华润医药发展极大的资金支持。”

  对于新上药集团。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郭凡礼分析,新上药的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的业务比重将分别占到大约1/3和2/3,其中医药工业板块整体工业销售收入将跃居全国前三甲之列;医药分销板块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国药控股,成为国内第二、华东第一的分销平台。

  原文发布地址:http://business.sohu.com/20100425/n271735128.shtml (中国经营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