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国企业 海外寻矿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企业海外寻矿探索新模式

2010-03-10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海油、中国中化集团和伊拉克一个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也于近日与伊拉克政府签订初步协议,将共同开发伊拉克Missan油田区的3个油田。

    经历了竞购优尼科、注资力拓的失利之后,中国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海外寻矿的新模式。

    从最近的几起中国公司“走出去”行动中可以看出端倪。

    据外媒3月8日的报导,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和中石油将联手竞购澳大利亚煤层气公司Arrow Energy Ltd.,收购出价为32.6亿澳元,将由这两家公司分别承担50%。

    希望参与南苏丹通往肯尼亚沿海输油管道建设的日本公司丰田通商于近日表示,有可能与中国政府就此项目展开合作。

    中海油、中国中化集团和伊拉克一个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也于近日与伊拉克政府签订初步协议,将共同开发伊拉克Missan油田区的3个油田。

    对比之前中海油孤身奋战优尼科、中铝单刀挺进力拓所遭遇的抵制,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或当地企业合作“走出去”,看上去是一种更为现实、有效的模式。

    3月9日,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企业在过去十多年“走出去”的经验积累、教训叠加之后做出的一种改变。

    姜谦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并没有几家企业具备抄底海外的整体实力,这不仅体现在经营管理能力、对行业的前瞻性分析上,还体现在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把握和国际并购经验上。此外,缺乏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优秀领导人才也是中国企业寻求联合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中国企业从去年开始已经对这种新模式进行了尝试。

    去年7月,中石油联合英国石油公司(BP)击败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中标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油田的技术服务合同。

    “大型跨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其国际化管理能力、运营经验,这些都是中国企业难以企及的。”姜谦说,“泛政治化的因素是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矿产资源所遇到的阻力之一,如果加入壳牌、BP这些同属于发达国家的公司,民众的反对情绪会降低许多,可以从另一方面降低收购难度。”

    除了与大型跨国企业合作,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地与矿产资源所在国的当地企业进行合作。

    比如,中海油、中国中化集团和伊拉克一个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近日与伊拉克政府签订初步协议,将开发伊拉克Missan油田区的3个油田。

    去年12月,中石油、法国达道尔公司、马来西亚Petroliam Nasional Bhd.联合伊拉克国有石油公司South Oil Company,赢得伊拉克Halfaya油田的开发权。

    姜谦认为,与当地企业合作,能够为收购之后组建新企业、组建管理团队提供便利,减少实际操作中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为后期长远经营起到稳定的作用。

    那么,跨国公司与资源所在国企业为何愿意与中国企业合作呢?

    姜谦指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发展前景良好的广大的中国市场,是合作方看重中国企业的主要因素。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3月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在非洲、拉丁美洲的良好人缘也是跨国公司想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原因之一。

    比如,日本公司丰田通商近日就表示,或许会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南苏丹通往肯尼亚沿海输油管道建设。丰田通商如此表示,背后的原因是,中石油在苏丹石油行业持有的外资股权最高,去年上半年苏丹79%的出口石油都销往中国。

    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或当地公司合作寻矿是一种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的行为。但是姜谦强调,从原来的单枪匹马,到现在的合作,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法。中国企业在经历更多国际金融市场、并购市场的摸索,自身实力得到提升之后,由某家中国企业单独去并购是未来的趋势。

   原文发布地址:http://money.163.com/10/0310/03/61CP7925002524SO.html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