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新闻】外资曲线入局 中国疫苗市场硝烟弥漫
外资医药大鳄们正通过合资或者并购方式,“曲线”进入原本受限的中国疫苗市场。
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到11月初为止已有199个国家和地区遭受了侵袭。未来两年,甲流疫苗市场将以222.4%的复合年增长率强势攀升,2011年更将飙升至70.3亿美元。
三巨头齐聚中国
事实上,从今年6月1日《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后,开始放开的中国疫苗市场就吸引着各大巨头,他们纷纷调整经营策略,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我们看好未来的疫苗市场,GSK也是一样。”海王英特龙黄剑波表示。基于此种共识,海王英特龙和跨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在6月9日共同成立了专门生产疫苗的合资公司,这也是GSK第一家位于中国的疫苗生产公司。而在这之前,海王英特龙就和其他10家季节性流感疫苗生产企业一起接到了药监局要求备产的通知。
在此次合作中,GSK将以现金形式出资约2100万美元,拥有合资公司40%的股权,海王英特龙将以土地使用权、建筑、机器、设备等资产出资约3100万美元,拥有合资公司60%的股权。另据海王生物(000078)公告显示,合资公司成立后,将致力于研究、开发和生产人用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及其他潜在人用疫苗和相关产品。以流感疫苗为例,该合作项目设计年产能达到4000万人份季节性流感疫苗和超过1亿人份大流感疫苗。
据GSK中国人士介绍,尽管GSK目前并未掌握合资公司的控股权,但是双方合同中约定,两年内,GSK可增持股份以获得合资企业的多数股权。GSK由此迈出中国疫苗本土化生产的第一步。
而在今年10月,GSK再度出手,与江苏沃森公司组建合资企业,研发并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小儿疫苗。GSK正谋划布局,要在中国疫苗市场这块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地带开始抢夺一杯羹了。
但有此意愿者绝不只GSK一家。几乎与此同时,GSK在全球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已经先行一步,斥资近7亿元在深圳投建年产2500万剂疫苗的生产基地。
而现在轮到诺华了。11月3日,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制药公司,以8.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浙江天元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5%的股权。浙江天元,这是国家指定的8家甲流疫苗生产企业之一。目前已经接到工信部订单880万人份,主要配送广东、福建、江苏和浙江4省,供应量在8家企业中排名前三。
目前,世界三大疫苗生产商已齐聚中国,并且正实现着从以往进口疫苗商的定位到在华生产和制造的身份转型。
曲线入局背后
不难看出,巨头们在中国的大举扩张,均以合作或者并购的方式入局。分析人士指出,借并购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逻辑是,可直接收购国内企业免去复杂的新药审批流程和投资新厂带来的资金风险。
疫苗生产在我国一直属于敏感行业,国内疫苗产业对外资有各种准入限制。
据了解,我国的绝大多数计划免疫(即国家强制接种,新生儿免费接种)的疫苗均由国内企业生产,由疾病控制中心系统统一采购和接种。这类疫苗以往都被列为限制外商投资范围。因此外资企业在中国都是以生产和销售市民需付费接种的二类疫苗为主。
不过此种情况在2007年末就开始有所松动。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显示,两种计划免疫的疫苗:卡介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已经出现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内。
而本次甲流疫情爆发后,卫生部要求国内厂商尽全力保障国内疫苗供应,外资巨头更是嗅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
“这个缺口开始被打开了。”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葛兰素史克与云南沃森的合作共同投资4.5亿元设立合资企业进行疫苗的研发与生产以及诺华制药收购浙江天元85%的股权进入我国的疫苗市场来看,我国对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疫苗市场的政策是有松动的,也就是说,这种“曲线进入”的方法确实免去了一些门槛上的限制和审批。
不过郭凡礼表示,这样的幅度并不会太大,由于疫苗往小了说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往大了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而且国外的产品由于在人种、地域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我国明确要求不会进口国外的疫苗。
短期来看,来自外资企业的竞争仅能局限在相对高端的付费接种疫苗领域,对中国本土疫苗生产商们无法造成太大冲击。不过评论者指出,“卧榻之侧已有他人鼾睡”,中国自主疫苗企业恐难高枕无忧。
中外角逐 鹿死谁手
全球最大疫苗供应商葛兰素史克公司此前表示,近年来,中国主动消费有价疫苗的群体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其有价疫苗市场在迅速放大,市场规模保守估计有20亿~30亿元人民币。对中国市场的期待,正是GSK们登陆中国的真实原因。
而巨头们的大举进入,无疑会对整个中国疫苗行业造成不小的压力。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会促进国内企业的加速升级,另一方面,外资将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
最直接感受到这种压力的当数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简称中生集团)。这个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稳居国内疫苗市场头把交椅的龙头老大,也感到了对手的“来者不善”。《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该集团市场部了解到,在8月份,中生集团在流感专题会上就专门讨论过怎样应对来自外企的压力,到会的4家生产销售单位都坦承“压力很大”。
不过本土企业也并非毫无优势。据记者了解,我国是全球拥有疫苗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约有35家疫苗生产企业,可以生产出抵抗26种病毒的41种疫苗,疫苗的种类和数量都达到世界之最,国内疫苗企业现在做的是在加大疫苗产能的同时,从传统疫苗技术向新型疫苗技术的转变(如基因工程疫苗)。而对于国外的疫苗产品来说,国内疫苗拥有低廉的价格优势,如甲流疫苗,香港政府在国外采购的“成本价”为79元/剂,在我国政府采购价仅仅为22元/剂左右。
正因为如此,此次在面对外资药企入主国内疫苗行业的风潮,部分人士就希望依靠国家提高对国产甲流疫苗的收购价格,来弥补国内企业在这一空当的损失。
但分析人士直言,相对于利润率本来就很高的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疫苗市场,妄图通过提高自身的身价,来遏制外资收购中国疫苗企业的做法,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中国药企一味提价,抬高门槛不让狼进来的做法远远不如“退而结网”,整合资源优势、研发新药提高药品质量、强化国家药品监管力度、保障国人用药安全、铸造属于国人自己的疫苗品牌等行业策略让人感到更加务实,才是对外资侵入最行之有效的还击手段。
不过“还击”之前,需先“御敌”。观察外资曲线登陆中国市场,均以收购或并购方式,为本土企业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而目前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欠缺,恰恰是本土疫苗企业的软肋。
这种劣势直接表现在缺乏临床实验平台方面,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告诉本报记者,我国对疫苗产品的研发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的方法上,现代化的技术很少,在科研成果中,只有不到3成可以转化为产品,这就为我国疫苗产业的发展带来阻力。国内生物制品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取胜不但需要建立和健全一批开放性的实验室和临床实验平台,还应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国家下大力气对生物制品产业给予支持是其在竞争中取胜的主要动力。
郭凡礼认为,在技术方面,我国要首先重点研究常规技术不能或很难解决的新疫苗,并积极进行传统疫苗的改造、加强治疗性疫苗研究,建立一批研发中心,积极对新产品进行转化,以使其可以进入到临床应用上来;在资金方面,国家应该大力地扶持疫苗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的资金投入,由于研发具有风险性,而疫苗产业的研发风险更为突出,因此,企业不仅需要国家在前期研发阶段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在产业化阶段获得政府采购等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疫苗产业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无论如何,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加剧,中国疫苗市场或将出现新的变局。而毋庸置疑的是,谁掌握先进技术、注重产品质量、拥有品牌效应、做足市场服务,谁就能拿到市场的主要份额。
原文发布地址:http://www.cm88.cn/ocncms08/(中国产经新闻)
- ·2016-2020年中国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高端装备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机器人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年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工程机械市场低迷 叉车行业表现抢...
- ·我国五金冲压模具行业正在不断追...
- ·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收入30.7万...
- ·中船重工与陕西省签署项目合作协...
- ·山东省玉米机收基本结束机播小麦...
- ·外媒头条:中国承诺非洲基建投资...
- ·预计2020年3D测绘和3D建模市场规...
- ·“常林·谷丰”玉米收获机畅销乌...
- ·大连重工风电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
- ·宋德安:书写“德胜钢铁”神话
- ·大田集团王树生:做物流排头兵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余彭年: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
- ·马兴田和他的“百年康美”梦
- ·郑南雁和7天连锁酒店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王传福:比亚迪掌门人
- ·苗连生的新能源之路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