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钢铁 企业 头脑风暴

【21世纪经济报道】钢铁企业头脑风暴 产业发展政策落地在即

2009-11-07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11月6日,本报记者从一位大型钢企的管理人士处获悉,11月3至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分别召集主要钢铁企业、地方发改委以及行业内专家,就《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修订工作,连续征求各方意见。

  针对2005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修订工作,目前已进入最后阶段。

  11月6日,本报记者从一位大型钢企的管理人士处获悉,11月3至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分别召集主要钢铁企业、地方发改委以及行业内专家,就《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修订工作,连续征求各方意见。

  “在钢铁产业发展到这样一个水平的时期,就产业发展政策提出部分调整,是及时和必要的。而钢企的普遍意见则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把政策真正落实和执行。”这位与会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据了解,2009年年底前,工信部计划将公布修订后的发展政策。

  钢铁大佬云集

  相比于工信部常规的行业研讨会议,这是一次规格较高的座谈会。

  据了解,工信部产业政策司、规划司、节能司、原材料司、中钢协、冶金工业规划院等部门的负责人悉数出席。

  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向企业和地方工业主管部门道出了此次修订的背景。他表示,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钢铁工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修订完善钢铁产业政策,是国民经济“保增长、调结构”的需要,也是促进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前提下,产业政策是政府意识的集中体现,钢铁产业政策修订要体现发展的方向,为发展营造好的政策环境。”朱宏任说。

  参与企业座谈会的,则包括宝钢、鞍钢、武钢、河北钢铁、山东钢铁、沙钢、中钢等20家主流大型钢铁企业;而工业主管部门座谈会,则涵盖了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在专家座谈会上,除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顾问石启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干勇、刘玠、翁宇庆等专家外,宝钢集团原董事长谢企华,包头钢铁集团原董事长林东鲁,济南钢铁集团原董事长李长顺,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刘勇昌也都参会。

  在专家座谈会上,工信部长李毅中着重强调了市场导向性。“控制总量、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都必须从市场需求出发,要加强我国中长期钢铁需求研究和预测。”

  一位与会人士认为,除了淘汰落后、推进兼并重组等“老话题”外,关于钢铁出口领域的进一步规定,此次也有望被收纳入修订后的版本。李毅中指出,钢铁工业发展要以内需为主,鼓励间接出口,不鼓励直接出口。

  “环保”新门槛

  2005版的《钢铁产业政策》,按政策目标、发展规划、布局调整、技术政策、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投资管理、原材料政策、钢材节约使用九大篇章来展开。

  而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钢铁业经历的多项调整,包括调整和振兴规划、抑制产能过剩、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加快技术改造、完善产业政策等一整套政策措施,都是在这一框架下完成的。

  不过,由于产业环境的剧烈变迁,这一纲领性文件也到了必须修订的时刻。

  2005年,中国钢铁产量仅为3.5亿吨;而仅2009年1至9月,国内钢铁产量已达4.2亿吨。而2009年全年,中国预计产钢5.5亿吨,同比增幅12%。

  上述与会钢企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原有政策的各项内容,都逐一进行了讨论,而修订版很可能会将“循环经济概念”与“环保门槛”设置为重点内容。

  “不论是企业人士,还是主管部门,都认为钢铁行业走循环经济道路势在必行。首先就是要以环保指标入手,把淘汰落后的要求提得更高。”该人士告诉记者,“这既涉及产业准入的标准,也是控制产能过剩的重要办法之一。”

  此前的10月中旬,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确定六大行业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对象,其中,钢铁业首当其冲。

  本报记者曾从工信部处获悉,正在制定中的淘汰落后机制,将首先从环保入手,把不达标企业进行定期公布、责令整改;其次,把淘汰落后作为项目审批等的前置条件;再次,将淘汰落后与企业银行贷款、进口铁矿石流向条件等等结合;最后,采取经济手段,对落后生产能力实行差别电价、差别水价等政策。

  寄望“执行力”

  “就总体来看,我个人认为,这一次的修订范围不会太大。相比于2005年的版本,最多算是微调。”上述与会钢企人士对记者表示,“其实,不少钢企都认为,国家的产业政策,不管过去的版本,还是如今的修订,都是没有问题的。大家关心的焦点还是,能不能真正执行。”

  以三令五申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为例,数年来“环保+行政+经济”的整治举措一直存在,发改委甚至也曾与主要产钢省(区、市)签订过《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责任书》。但最终的收效并不明显。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投顾问能源首席研究员姜谦分析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当下阶段,钢铁产业不仅是全国性的支柱产业,对地方更是凸显无疑。由于历史、区位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不少省份很难在限制本地钢铁产业发展的同时,培养可以替代钢铁产业支柱性地位的新产业。”

  并且,中国钢铁业结构调整面临的症结,除了落后产能外,还有高水平重复建设之忧。不久前,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就曾指出:“去年钢铁产能6.5亿吨中,不仅有落后产能过剩,一些先进产能也出现了过剩,钢铁业结构性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了。”

  “如果对政策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和实施,那企业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上述钢企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前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分遏制钢铁业的发展太不可能。但在现在的行业状况下,钢企投资、兼并等活动都会异常谨慎,大家都希望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这是一个调整的好时机。”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091107/10116936258.shtml(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