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厂商陷入规模与效益困境
最新数据显示,与前五个月国内车市热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汽车企业利润的大幅下滑和集体亏损。无论是汽车业还是电子消费品行业,在保利润还是促销量上,更多的企业选择了销量增长。
汽车
“旺丁不旺财”阴影笼罩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前5个月,国内共实现汽车产销483.77万辆和495.68万辆,同比增长11.10%和14.29%。其中,交叉型乘用车(微型客车)和1.6升及以下车型增速最为显著,交叉型乘用车产销75.10万辆和77.53万辆,同比增长50.00%和50.78%;1.6升及以下轿车销量达到181.8万辆,同比增长在35%以上。
就在国内车企为车市销量连续5个月坐上“世界第一”而欣喜若狂时,另外一组数据的发布却向我们揭示了车市的隐忧。中大排量的轿车、MPV包括整个商用车市场,整体表现均不理想,以2.5升~3.0升轿车为例,5月份,这一市场的车型整体销量比4月下降18.0%,比去年同期下降7.25%。商用车市场的表现同样如此,前5月,商用车细分市场中跌幅最大的下降达到63.05%。
让人警醒的是,出现下滑的正是汽车企业利润丰厚的细分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尽管2009年1月~4月中国车市销量大幅增加15%左右,但在19家主要汽车企业中,10家企业今年利润为负增长,4家企业亏损,仅5家实现利润增长。
中国车市的这种畸形繁荣也引起了业内的担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朱一平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一直呈现结构性增长态势,乘用车产销的增长主要拉动因素是交叉型乘用车和1.6升及以下的轿车,朱一平提醒车企“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盈利”。
另一边,各大车企却在拼命生产“利润并不丰厚”的经济型轿车。一位车商表示,“占领市场份额目前是最重要的。对于大部分车企而言,占领了市场的制高点等于就是控制了话语权。”他认为比如桑塔纳车型占据中国市场近20年,这也造就了“大众系”在国内的强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车企牺牲一点利润而换回更高的市场回报是“划算的买卖”。
消费电子
先追量再回归到追利
自2004年创立至2008年,消费电子产品B2C网络零售商京东商城的年销售额分别为1000万元、3000万元、8000万元、3.6亿元和13.2亿元。京东的CEO刘强东预计,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是100亿。不过,另一个令人生疑的事实是,京东激烈地追求规模同时却漠视利润,近4年来,京东几乎是零利润运营。
不过,同样作为零售流通企业,比京东资历久得多的国美和苏宁在经历了早期对于规模的狂放追求后,已经很重视合理利润的控制。
今年国美电器大幅削减了资本支出,不再扩张,甚至淘汰落后门店,集中精力提高单店效益;苏宁在保持高速扩张的同时,在早前提出的“大店战略”等策略基础上,更将拓展其门店的消费需求聚合能力,将增加销售品类,以提高门店单位面积产出和利润水平。
而相对流通企业,制造商相比更为爱惜羽毛。
如在液晶电视市场,在今年收复曾一度被洋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之后,国产液晶电视品牌不再如过去般痴迷于价格战的竞争手段。实际上,价格战正是此前外资品牌抢夺市场份额的主力武器,残酷地压制着制造商的利润空间。
国产液晶电视正在试图用更为贴合中国市场的附加功能如网络流媒体支持、USB等更为丰富的接口等来赢得消费者青睐,并保护合理的利润空间。而对于外资品牌而言,受经济危机的冲击而不再主动开打大规模价格战,也是在危机下保护利润而放弃规模上集中冲击举措。
而对于高端奢侈电子设备品牌而言,优先重视利润的表现则更为突出。奢侈视听设备品牌B&O亚太区执行董事LarsMyrup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该公司在全球的销售下挫约30%,全财年预计利润将为负,遭受该公司创立84年来最大的亏损。但LarsMyrup绝不会对商品价格进行打折,以避免品牌形象受损,而是将通过部分地区管理架构和门店规模的收缩等手段来实现成本的削减。
专家观点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李纲:
规模带来的优势有限
在一个“多极世界”的竞争格局中,这种“规模经济”效应往往发挥不出来。李纲表示,由于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新技术和竞争对手层出不穷,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这些规模庞大的企业往往无法迅速作出反应,导致企业绩效严重下滑,出现“规模不经济”情况。虽然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以防范敌意收购,但是在此之后,如果依然一味地扩张则往往于事无补。
实际上,在一些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中,比如家电、酒类饮料和食品等行业,那些在取得持久的盈利增长方面表现最好的企业均为规模较小但反应机敏的企业。尽管所在行业的结构、成功要素和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这些企业总能凭借其特有的灵活应变能力,成功地应对新的竞争格局。
中投顾问汽车业分析师李胜茂:
利润跳水因结构不合理
“目前汽车产业整体上增产不增收,主要是由于小排量和微型车占比过重,而利润较高的大排量和中高级轿车的销量都呈下降之势,只占三成市场份额。”李胜茂分析,去年下半年以来,汽车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已大幅下降,而各车企在去年底也已开始裁员、减少投资、减少市场推广费用、提高生产效率等多种降成本的措施。但在这种情况之下,车企利润仍旧大幅度跳水,李胜茂认为“应该有深层次原因”。
他说,尽管小排量车挤占了各车企利润空间,但是利润的高台跳水,更反映了不少车企产品结构不合理,利润严重依赖于大排量、中高级车,以至出现此类车型稍有下降就严重影响公司整体利润。“鱼与熊掌兼得,唯有改变目前车企的产品结构。”
原文发布地址:http://news.163.com/09/0626/13/5CO4GU8V000120GR.html(新闻晚报)
- ·2016-2020年中国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高端装备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机器人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年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工程机械市场低迷 叉车行业表现抢...
- ·我国五金冲压模具行业正在不断追...
- ·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收入30.7万...
- ·中船重工与陕西省签署项目合作协...
- ·山东省玉米机收基本结束机播小麦...
- ·外媒头条:中国承诺非洲基建投资...
- ·预计2020年3D测绘和3D建模市场规...
- ·“常林·谷丰”玉米收获机畅销乌...
- ·大连重工风电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
- ·宋德安:书写“德胜钢铁”神话
- ·大田集团王树生:做物流排头兵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余彭年: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
- ·马兴田和他的“百年康美”梦
- ·郑南雁和7天连锁酒店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王传福:比亚迪掌门人
- ·苗连生的新能源之路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