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南通 风电三峡 圈地运动

【中国经营报】南通:“风电三峡”的圈地运动

2009-06-29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一再修改并大幅翻番发展目标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只待批准:到2020年,风能发电规模将由2007年初定的3000万千瓦上调到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的规模也将由180万千瓦调整到上千万千瓦。

  一再修改并大幅翻番发展目标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只待批准:到2020年,风能发电规模将由2007年初定的3000万千瓦上调到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的规模也将由180万千瓦调整到上千万千瓦。

  在新能源正在成为企业界、投资界以及各级政府最看好的前景产业之际,如火如荼的新能源圈地无疑将决定我国未来的新能源版图以及政策、产业的走向。我们正探访一些有代表性的新能源基地,以近距离观察这一新兴产业如何从目前只能依靠政策扶持的状态,发展到未来具有盈利模式的成熟产业。

  本期,本报记者探访江苏南通。按照我国新能源振兴规划,我国将在苏北沿海、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东部建设三个“风电三峡”,南通就是其中之一。

   “在南通,风电建设的热潮要远远高于今天的温度。”6月23日,在南通一个幽静的会所内,南通市发改委交通能源处处长施宏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笑言,此时室外的温度达到了33摄氏度以上。施宏杰正在参加南通市举行的一个针对于风能的专家论坛,他说,类似的论坛如今在南通每周都要举行一两场。

  南通的风电热并不是特例。

  2008年,我国的风机装机总量1221万千瓦,为亚洲第一。而2009年装机总量将突破2000万千瓦。而以华能、华电、国电等为首的五电发电集团正在全国跑马圈地,北到黑龙江,南到云南,西至内蒙古、新疆,东到江浙地带,五大电力巨头正在和众多的地方政府签下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

  在这股强悍的风电圈地浪潮席卷之下,电力巨头和风电制造商、地方政府等之间的竞合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

  争夺南通

  “‘4·19’以后,有关风能的建设明显加速了。”施宏杰所说的“4·19”指的是,在2009年4月19日这天,南通市发改委与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共同签订了《关于建设国家级“973”风能项目南通“海上三峡”示范工程及产业化基地合作意向书》。

  根据这个计划,在2009年年底,南通海上的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万千瓦,在2015年建成3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2020年全市的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而这个数字也和我国截止到2008年为止全国的总装机量相近。

  “我相信这个计划会提前完成。”据施宏杰介绍,目前南通风电装机容量99.2万千瓦,其中已并网4个,装机容量44.2万千瓦。目前有8个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华能、华电、龙源、华润等公司的风电站建设都在进行当中。其中光国内风电巨头龙源公司在南通的项目就有3个,“按照建设计划,到年底之前,南通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就将突破100万千瓦。”施宏杰说。

  南通的风电的装机容量已经在全国的沿海城市首屈一指。作为东部沿海城市,南通拥有长达100多公里以上的海岸线,丰富的港口与风力资源,以及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区域优势,使得南通成为华能、华电、国电等五大发电集团布局江浙东部沿海风电首先要争夺的目标。

  而五大电力巨头们争夺的背后原因是:按照我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我国将在苏北沿海、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东部建设三个“风电三峡”,南通就是其中之一。

  6月24日,记者来到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南通市如东县龙源一期风电场,100多台风机林立,如今一期的10万千瓦发电已经并网,而二期的25万千瓦发电也有望在2009年年底实现并网。

  “就那点儿风能和土地资源,你建了我就不能建了,互相争夺是很正常的事。”华电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五大发电集团之前的争夺焦点是,在各地争夺地方中小电厂,取得在发电领域的控制权。目前竞争的重点已经明确转向了新能源领域。“现在各方的整体实力进入了相持阶段,未来新能源则能决定谁来领跑中国的相关产业,这也是我们在新能源大举发力的原因。”

  他坦言,让电力巨头把扩张重心放到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上的是,高耗能、污染大的传统能源项目已越来越受到我国对节能减排要求的制约。在我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中,已经要求各大发电集团在2020年内实现新能源发电占其总发电量的8%,这一硬性规定下,企业必须提早下手,配备相应的新能源项目。而国家近期一系列的环保风暴同样剑指传统的发电项目。“国家发改委现在对新能源项目都是持支持态度的,发电集团把重心放到新能源方面,是顺势而为。”前述华电人士说。

  对于南通来说,吸引发电巨头投资则有更为长远的计划。“一个是希望可以由风电项目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个是希望将来建成新能源基地,可以向上海、长三角地区输送电力。”施宏杰说。

  圈地游戏

  南通只不过是电力巨头们圈地新能源的一个缩影。

  据记者了解,2009年上半年以来,有多个超大型风电项目陆续开始建设。在辽宁,由香港华润集团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风电开发项目近日正式落户阜新;在山东,国电山东电力有限公司与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签订了投资120亿元的发电合作项目;而在内蒙古,2009年已经实现了风电装机300万千瓦,在建的风电装机同样有300万千瓦。

  “尽管现在风电站的建设是热火朝天,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是不盈利的。”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对记者说,目前风电站的火热局面主要是因为国企推动,而来自民间的资本则很少问津。

  “五大发电集团资金雄厚,即便在风电项目上亏了钱,还可以从火电、水电等方面来平衡一下,即便是亏损他们也能承受。因为底子厚,这些亏损是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的,电力巨头们就是在储备项目,囤积风力资源。”姜谦说。

  在姜谦看来,风电站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风电政策不完善。根据2006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电网企业需要全额收购符合标准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同时还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提供有财政贴息优惠的贷款,并提供税收优惠等。“但这些远远不够,只要《上网电价法》不能推出和施行,这些风电站还是要亏损下去。”姜谦说。

  “南通的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联电’,至今还是亏损,日子很难过。”南通市如东县新能源局综合科科长季建华告诉记者,“联电”是南通在2004年的第一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示范工程,由于当时竞标激烈,最终价格太低,仅0.4元/度,至今无法盈利,而近期龙源电力在如东的项目中标价格是0.5元/度,赢利空间同样很小。

  “每一个示范工程都会引来华电、华能、国电五巨头之间的激烈竞争,谁也不差钱,在他们眼中,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拿下建设权,取得未来的先机,在这种圈地战略之下,风电项目亏钱也在所难免。”姜谦说。

  冀望带动产业集群

  发电巨头们建设风电的狂潮也带来了相关产业链的迅猛发展,风机制造商企业的数量剧增。相关统计显示,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数量已超过350家,而国外的风机制造商总共也不过十来家。

  “虽然风电站不赚钱,但风电设备的利润还是很高的。”南通紫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问卞正中对记者说。据他透露,大型风电机组的利润一般在20%以上,这也是大家挤破了头想进去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风机厂商已经形成了三个梯队,一是金风科技(30.57,0.60,2.00%)、华锐风电、东汽这三家设备商,2008年这三家占到了新增装机容量的61%份额;第二是以上海电气(10.44,-0.18,-1.69%)、湘电、华创等为主的具有国企背景的企业;第三梯队则是以三一重工(29.70,0.14,0.47%)、北京北重、华仪风电等新兴的企业为代表。

  “第一梯队的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已经瓜分了国内近九成的风电装机市场,剩下的一成市场竞争也空前激烈,这时候,地方政府花钱扶持本土新的风电商很难出头,在风电制造这个领域,生存空间已经很小。”姜谦说,地方政府的努力未来将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

  记者手记VIEW

  豪赌风电  一开始,无锡赌的是尚德、常州赌的是天合、新余赌的是赛维,事实证明,这些地方政府都赌成功了。

  如今这些成功的样本正在成为更多地方政府效仿的对象。

  “光伏的好行情基本上是走完了,现在风能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在江苏,只要是有点儿海岸线的,都提出了建设风能发电基地的口号,没有海岸线也提出了风能设备生产基地的目标,新一轮的风电之赌已经在各个城市间悄然开始。”江苏南通市发改委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感慨。

  他的感慨不是虚言:仅江苏一地,就已经有南京、南通、盐城、连云港(7.47,0.18,2.47%)、淮安等已经加入到对风电的大举布局中,而通过大型风电站的建立,带动风电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集群是这些地方政府背后的目标。

  据记者从南京市经委了解,南京目前已拥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29家。2008年,南京风电装备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60%。按照南京市发改委的风电规划,南京在风电设备的销售在2010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240亿元,年均增长81%;与南通相邻的盐城的规划更为庞大。根据盐城的规划,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后,将使风电场装机规模达到250万千瓦、销售50亿元,风电装备产业形成25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450亿元的销售规模。到2020年,全市建成风电场1470万千瓦,风电装备产业形成10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2000亿元销售规模。

  显然,仅未来3年,江苏省内的这几个城市的风电装机总容量就超过了1000万千瓦,相互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大家都在抢发电企业、抢风电制造企业、抢沿海的风能资源。

  而这些东部沿海城市发展风电的思路也同出一辙:先启动几个大型的海上风电站项目引来多方竞标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进而吸引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入驻,随后培养和扶持当地的国有或民营的龙头企业,最后将这些企业包装上市,并带动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

  而这些企业选择风电的原因是,这些城市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

  “南通原先的经济支柱是纺织出口,在遭遇金融危机之后,市场大幅萎缩,而未来纺织业也没有多少前途,目前南通最依靠的就是机械重工,但这需要一些有技术含量的项目来拉动,风电无疑是一个选择,南通想借助风电发展来完成从一个纺织老工业城市向风电设备机械制造这样的产业结构转变。”南通市发改委交通能源处处长施宏杰说。

  然而这种转变并不容易。

  在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看来,很多地方政府在风电的发展上,规划做的都是大而全,既有风电厂又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这样做并不可取。“有些城市工业基础落后,风电制造业很难立足,这些城市可以专门做风电站,成为能源基地;而一些风力资源贫乏,而工业相对发达的地方则不一定做风电站,而是应该专注于风电设备的制造。”

  而对于地方政府希望培育本土企业做大的想法,在姜谦看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再培育出几个新的风电龙头企业已经很困难。

  如在南通,尽管政府支持力度很大,但30多家风电制造的企业规模仍然较小,市场空间也不大。“大部分企业做的都是100千瓦以下的风机,利润不到10%,这些都是大厂商所不屑做的,即便这样,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也让大家的日子十分艰难。”当地一位风电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仅在江苏范围内,各个城市之间争夺风电之都的大战就已经很激烈,道理很浅显:谁可以成为国家的风电发展基地,那么省里的贷款、资金、政策支持就会很快到位,而官员的仕途更会因为新能源的概念而变得明朗起来,在这场竞争中谁也不会落后,至于圈地是否盲目或者浪费,没有人会去计较。”当地一位政界人士如是说。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627/12386409014.shtml(中国经营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