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三一
【经济观察报】三一吞象
2012-02-06 中投机械网
中投顾问提示:龙年春节刚过,梁稳根又整出了大动静。1月31日下午,三一重工宣布斥资3.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收购了竞争对手——德国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因生产“大象”牌混凝土泵闻名于世,该公司也被行业代称为“大象”)公司。
龙年春节刚过,梁稳根又整出了大动静。1月31日下午,三一重工宣布斥资3.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收购了竞争对手——德国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因生产“大象”牌混凝土泵闻名于世,该公司也被行业代称为“大象”)公司。
一向低调、很少露面的中国新科首富梁稳根兴奋地宣布:“一个全球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的混凝土泵机械制造企业诞生了!”
一个月前,中国的“三一”与德国的“大象”还在为角逐印度一幢最高建筑而展开激烈的竞标战。而今只要有“大象”的地方,三一重工会主动放弃竞争,原因是他们已经变成了一家人。
出生在湖南的梁稳根身上有股“霸蛮”劲。他曾一路引领几名大学生创办的乡村小厂,成功跻身全球500强企业。四个月前,他以财富700亿元人民币成为“胡润百富榜2011年中国首富”。如今,民企三一重工收购德国“大象”普茨迈斯特,梁稳根终于将这场18年的暗恋修成正果。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梁稳根一脸微笑地与德国普茨迈斯特CEO卡尔·施莱西特亲密合影,并大方“秀表”。两位CEO互换手表,表示最终完成收购仅是时间问题。
实际上,早在2012年1月20日,三一重工就与中信基金一道在德国,同普茨迈斯特公司签署了《转让及购买协议》。根据协议,三一重工与作为少数股东的中信产业基金共同收购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德国(三一重工子公司)收购90%,中信基金收购10%。三一德国的出资额为3.24亿欧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3.5%。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尽管双方已正式“联姻”,但此次交易仍需获得相关部门审定并满足一定成交条件,交易预计2012年3月1日完成。
“联姻”记
1994年,当梁稳根带领他的创业团队进军工程机械行业时,就选择了向当时世界最顶尖的“大象”为学习榜样,“当时,大象是全球第一,和它合作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梁稳根说。如今命运的天平,显然倾向于这家中国民企。
2011年6月,德国重工业城市科隆以新街道“三一大街”的命名方式表示了对三一重工投资德国的欢迎。时隔短短半年,三一重工又因此次重金并购再次成为焦点。
向文波向本报透露,三一重工收购“大象”已获国家发改委支持。他认为,此次并购至少将三一重工的国际化进程提前了5年。梁稳根说,三一德国是迄今为止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实业投资项目,而三一重工去年在德国的采购总额超过了50亿元人民币。
作为“大象”的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80多岁的董事长卡尔·施莱西特已经12年没有参与普茨迈斯特的经营管理,他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慈善事业,而其子女缺乏继续经营企业的兴趣,近年来公司业绩不佳,卡尔·施莱西特决定将公司出售。
这与近年来风头正健的三一重工可谓一拍即合,雄心勃勃的梁稳根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但和三一重工一同参加并购战角逐的还有卡特彼勒、小松等世界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于是梁稳根当即就给卡尔·施莱西特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在信中,他表达了强烈而真诚的合作愿望:“普茨迈斯特以专业和品质受到全球的认可,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要超越的目标。”
卡尔·施莱西特也向本报证实,他在2011年圣诞节之后,收到了梁稳根先生表达合作意愿的一封信,他们见面后几个小时就达成了默契。“我们是在半个多月以前才第一次相见的,但一见如故,相互充满了信任。”
“本来1月19号我们就要在法兰克福签合同,但由于法律上的原因,没有及时签订协议。考虑到时差因素,为了达成目标,我和卡尔·施莱西特先生同时调了对方的手表,并交换了手表。”梁稳根说。
卡尔·施莱西特先生写了一个纸条给梁稳根,表示“大象”只跟三一重工合并,不再与其他企业谈。
梁稳根说,两人彼此都珍视欣赏对方。梁赠与的手表,是其独生子用第一份工资给自己购买的礼物,而施莱西特的手表是其妻子赠送的礼物,在他手上已戴了25年。
2012年1月21日,双方最终在德国法兰克福签署了协议,只用了半个月时间,业界评论这是宗“闪电并购”。
“洽谈前我们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大象"竟然会被卖掉。”向文波坦言。
参与并购的中信产业基金董事长刘乐飞介绍,普茨迈斯特公司的“大象”一直是全球第一品牌,全球市场份额一度高达40%,其核心产品是安装在重型载重汽车上的“大象”牌混凝土泵,它可通过最长达70米的可折叠管道,向建筑物的任何角落输送混凝土。
数据显示,普茨迈斯特公司2010年泵车市场占有率60%,拖泵市场占有率也上升至30%,在印度一年的销量约1500台。通过此次收购,三一找到了一扇通往欧美和印度市场“海外掘金”的财富之门。此前,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北美、日本、欧洲、印度的占有率非常低。
就此,德国媒体评论称,这是中国公司首次吞掉了德国重要的技术领先企业。而《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也评论称:“德国老牌制造企业中的一颗明珠已被中国民企攫取。”
向文波称,三一重工收购后会拥有普茨迈斯特的全部专利,“大象”仍将作为独立品牌被保留下来。
而对于外界认为此次并购是否过于草率,操之过急?向文波的回答是不。“如果只是一般的财务性并购,我们不会去做。三一对这家公司具有相当深的研究,每年都在研究它,比一般财务顾问的尽职调查还要精细。”
“从1994年三一重工进入混凝土机械制造领域起,我们就知道了施莱西特和普茨迈斯特,三一对它有特殊的感情。”梁稳根说。
据向文波介绍,在三一重工董事会紧急会议上,曾达成过共识,“即使掏200亿元,也要拿下普茨迈斯特。200亿不过是我们混凝土机械两年的利润,但能为我们国际化进程缩短5~10年时间,而且减少了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普茨迈斯特有上百名工人在公司的总部门前举行了示威活动,抗议三一重工的收购。据了解,这些员工担心失业,抗议并购交易不知情。
对此,向文波回应称,“我们不会解雇一个员工,并且要通过有效的分工和扩充普茨迈斯特的产品线来增加就业,招聘更多的海外员工。并购后,普茨迈斯特目前的总部,将成为三一欧洲发展的新总部,公司将保持高度独立的日常管理及运营。三一将主要关注中国市场,而"大象"则将继续作为独立的高端品牌。而卡尔·施莱西特本人,在三一重工内将保持目前普茨迈斯特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并成为三一重工执行董事。”
“超值”买卖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象”在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一直占有绝对话语权。直到10年前,以该品牌为代表的欧美混凝土重型机械,依然占据了中国市场80%的份额。
但近年来,随着重型机械产业重心的东迁。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等中国公司的逐步做大,“大象”的市场份额几乎消失殆尽。尽管其1996年在上海建立了全球第三个生产制造基地,但此举,并未能挽回占有率下滑的颓势,其市场份额从未超过10%。
而此时,三一的发展步入快车道。1998年4月,三一拖泵在深圳赛格广场创当时钢框结构建筑垂直泵送混凝土300.8米的世界纪录,赢得了“中国泵王”的美誉。
从2008年延绵至今的经济危机,让“大象”遭遇重创,其年销售额从巅峰时的11亿欧元迅速下降超过一半,市场第一的位置被逐渐赶超。
而赶超者,正是来自中国的民企三一重工。
2009年,三一重工超越“大象”,成为世界销量最大的混凝土泵制造商。同时,先后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等国家投资建设工厂和研发中心。
财报显示,普茨迈斯特公司2011年全年总产是5.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7亿元),净利润只有6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979万元),全年总产仅为历史最高的57%,净利润约为发展最高峰时的1/10。。但三一重工仅2011年中期,其混凝土机械营收就达到158亿元,销量居全球首位。
另外从规模和技术人员对比上来看,“大象”现有员工3900人,而三一重工有7万名员工;大象有100多名技术人员,而三一重工的研发技术人员则突破1万人。
尽管“大象”在泵车产品的技术优势绝对领先,但产品线却过于单一,泵车产品占据年销售额80%,该公司产品毛利率仅10%多一点,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动辄40%产品毛利率相比,差距悬殊。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中国竞争对手的挤压,普茨迈斯特的销售和盈利开始下滑,实际上已陷入了财务危机。2008年收入4.5亿欧元,出现了50年来第一次亏损。
但在三一重工看来:普茨迈斯特仍是全球混凝土技术最好的企业,花了52年建立了行业体系,无法用金钱衡量;三一出口占销售不到5%,通过收购,三一拥有了海外市场。“这是改变世界竞争格局的并购。”
英国《金融时报》称,“大象”2011年收入仅为三一重工的1/10,将在一夜间使三一重工的海外销售扩大3倍。另据摩根士丹利估计,普茨迈斯特80%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中国以外的国家。三一重工将获得“大象”的全球分销和售后服务渠道。
多家分析机构普遍认为“大象”仍是优质资产,“大象”的造血能力和核心技术仍存优势。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开始,伴随全球经济的增长,公司进入了高成长期,2006年销售收入翻倍,2007年一度达到历史高点10亿欧元,只是2008年危机才受到影响。而且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秘书长苏子孟也认为,德国的市场环境良好,已有日本工程机械公司在德国并购成功的案例存在。
国信证券2月1日发布的研报指出,三一此次“吞象”市场反应良好,并购后,三一重工的股价已从最低点上升了近30%。
并购潮涌
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谢家宸认为,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购入良机。
事实上,自2009年中联重科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三一重工吞下德企普茨迈斯特之后,1月31日晚间,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斥资3.35亿元并购波兰工程机械企业HSW的工程机械事业部。公告显示,柳工与HSW于2012年1月31日在波兰华沙签订《最终收购合同》,这意味着这一耗时逾一年的并购案尘埃落定。
此外,徐工机械也将并购另一混凝土机械巨头德国企业施维英(欧洲第二大混凝土机械厂商),有媒体报道称徐工机械已经拿到国家发改委的收购“路条”,业界分析施维英此番被收购与其近期的财务困境大有关系。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会祝福徐工成功,但三一重工不会参与对施维英的收购争夺战。他解释,这主要是受限于反垄断法,目前三一重工已经并购了普茨迈斯特,而施维英是德国仅次于普茨迈斯特的混凝土机械设备厂商。
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也在前不久宣布,以3.74亿欧元获得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的控股权。
另外中联重科副总裁郭学红近日也公开表示,2012年中联重科的销售收入将力争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的日本技术研发中心将正式建设,不排除继续进行海外并购。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认为,在未来的20年内,重型工程机械仍然是“日不落产业”。“如果还有在技术、产品、品牌等方面都优质的国际企业,三一还会出手并购。”
有评论认为,三一重工这次收购还需得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的正式批准,甚至可能还涉及到国外相关政府及机构的核准。是否能顺利完成,存在不确定性。
其实,成功收购后怎么管理,也是考验三一重工的现实问题。有媒体评论称三年前,三一重工的同城竞争对手——中联重科曾以高溢价收购陷入困境的意大利CIFA公司,同样保留了原有团队,但至今其收购之初所期待的协同效应,并未完全体现。
实际上三一重工与“大象”这两家企业的气质有着明显的差别。“大象”显得老成保守,而中国本土厂商却狂飙突进,迅速崛起的三一激进、张扬,尽管它在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都取得了令人尊敬的业绩,但是它高调的扩张让不少人觉得忐忑。
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谢家宸分析,对于三一重工来说,国内市场已经基本上被分割殆尽,剩余空间难以支撑持续增长,三一集团在通讯、汽车等市场业绩寥寥,宣告三一的多元化战略并不成功,走出去成为必然选择。
已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的三一重工去年一度筹划在H股上市。然而,欧债危机的恶化令港股市场波动加剧,使得三一重工的H股之梦耽搁至今。不过,这次国际并购的利好,又重燃了投资者希望三一重工再启动港股融资计划的希望。
关于三一重工何时在H股上市,向文波告诉本报,现在还不是合适的时机,“要等待一个合理的价格才能上市。”三一重工也承诺,H股上市时,会给予普茨迈斯特股东优先购买权。
谢家宸表示,三一重工耗资3.24亿欧元收购普茨迈斯特,必然进一步加剧其资金紧张状况,这将逼迫三一重工加快其H股上市步伐。另外普茨迈斯特也希望能拥有三一重工的股票,这也将会推动三一重工的H股上市。
对外界揣测资金链和现金流紧张一说,向文波回应称:“三一重工目前仍有200亿的现金,而负债率只有50%,收购“大象”全部使用的是自有资金。梁稳根董事长经常骂我们账上有钱花不出去,而不是没钱可用,三一的资金从来就没有紧张过。”
资本市场战略专家郑磊(博客,微博)也认为,香港对三一来说还是最理想的上市地。
来源:经济观察报
相关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环保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环保设备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环保设备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制药机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年中国盾构机市场调研报告
- ·2015年中国盾构机市场调研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制药机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
电动车 发电机 仪器仪表 食品包装机械 工程起重机 包装机械 环保设备 发动机行业 电梯行业 阀门行业 齿轮行业 机械行业 仪器仪表 发电机 工程机械 农业机械 包装机械 电工电器 电动机 齿轮 起重机 数控机床 中国锅炉 食品包装机械 输变电设备 环保设备 发电机 工程机械 轴承行业 包装机械 中国锅炉 印刷机械 变压器 齿轮 数控机床 压路机 广电设备
一周热点
- ·工程机械市场低迷 叉车行业表现抢...
- ·我国五金冲压模具行业正在不断追...
- ·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收入30.7万...
- ·中船重工与陕西省签署项目合作协...
- ·山东省玉米机收基本结束机播小麦...
- ·外媒头条:中国承诺非洲基建投资...
- ·预计2020年3D测绘和3D建模市场规...
- ·“常林·谷丰”玉米收获机畅销乌...
- ·大连重工风电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
免费电子书
- ·宋德安:书写“德胜钢铁”神话
- ·大田集团王树生:做物流排头兵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余彭年: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
- ·马兴田和他的“百年康美”梦
- ·郑南雁和7天连锁酒店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王传福:比亚迪掌门人
- ·苗连生的新能源之路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